顯示具有 每日反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每日反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1/25 每日反省 - 知人,不只知面,更該知心


今天去聽了一場教人如何以DISC來判斷你潛在客戶個性的講座。其實這類以XXX方式將人區分成幾大類型的工具,我自認看得不算少數,看多了會覺得,這些方式相當粗淺,無法實際判斷出一個人的個性。

就拿課堂中的DISC來說,D指的是有領導者特質的人,說話乾淨俐落,穿著樸素;I指有社交因子的人,喜歡穿著鮮豔,話匣子一開便停不了口;S指需要有他人給定SOP才會做事,行事穩重,不喜歡有爭執;C指喜歡用數據化來理性分析各種抉擇。

我隨便舉例就能打破這種分類的謬誤,先從服裝穿著來說,就我而言,我會根據場合來選擇顏色、配件、搭配方式,不是太重要的場合,我就會單純選擇自己偏好的配色,因此從這四個分析項裡,我可以說是每種類型都是。

其次,執行任務時我喜歡那種簡單明瞭告訴我做哪幾件事,從這點來看我算是D;做同樣的一件事,我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找出一個最有效率、效能的做法,這點來看我屬於I;對於我第一次做或不熟悉的事,我需要有他人提供SOP以確保任務能如質完成,以免造成他人困擾,這點我就是S;在分析事情時,我非常喜歡數據化分析不同選擇,因此回答別人問題時,我常以條列方式回答,也會告訴他每個選擇的差異,我在這時就又變成了C。

因此,我真心認為,市面上許多教人用XXX方法判斷一個人、把人分成哪些種類等,非常不值得參考,至少我學了許多方法到現在,都覺得只會讓自己侷限在一種先入為主的粗淺眼光中。

我認為真正有效的做法,就是從談話中了解一個人,其他的肢體語言、穿著等,都只是輔助的工具。

我再重申一次,用這種一看到人就把人分類的方式,只會讓你把眼光鎖死在對這個人先入為主的觀念中。

今日結論:永遠不要用自己先入為主的眼光看待一個人,深交對談,才是唯一的正途。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1/24 每日反省 - 善用你擁有的所有工具


記得大約在一年級暑假左右,FB就成了我分享文章、觀點的平台,其實初衷是看到多數人的動態都是些空洞無謂的內容,想說若自己的FB動態都是些能幫助他人成長的訊息,或許會來得有價值;其次是看了許多職場相關書籍,得知國外許多公司會將FB內容作為招聘的評分項目之一,我是不曉得台灣有多少公司願意投入成本在搜尋應徵者的FB上,不過反正這效益只是我這做法的附加價值,就沒有太在意這部分。

持續在FB做分享的動作也持續了三年,期間認識許多網友,大多是在部落格或FB上覺得我的內容對他們來說有意義,進而促成了關係聯繫的橋樑,其實真的挺有趣的,例如有認識大陸的網友、香港、新加坡的網友,台灣的也有不少學生、在職工作者、正服役中的軍人等,幸虧有社交平台與網路的普及,才能讓我與各式各樣的人連接。

其實做分享這件事,收獲最大的,往往都是自己。在分享文章前,必須先理好文章的脈絡,將重點摘錄下後再分享;分享觀點時,必須先徹底了解文章內容後,跳脫出原文作者的觀點,以自己的看法來評斷。這樣三年的持續訓練,我學到得其實比在學校來得多。

今日結論:任何的工具,都不分好壞,端看你如何運用它。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1/23 每日反省 - 企業主看待員工的觀點,將決定員工看待公司的觀點



今天收到朋友轉寄來的《你给员工吃肉,你将迎来一群狼!》,當中針對胖东来的CEO于东来的經營手法給了不少說明。

至今看了許多人資文章,都提到搞人資沒有老闆的支持,基本上就是來幹雜事。于东来很清楚員工的需求,如文中提到薪資給的相當大方,福利優渥等,後來我到官網看,發現有專門一個頁面在說明各個職務的職涯發展規劃,無疑完整照顧到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一個能真心為員工著想的老闆,自然能塑造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

員工對企業的觀點,取決於公司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員工。其實培訓也是如此,以成本觀念看待培訓的短期效益,往往看不出預期的回報。人才培育,絕對是一項長期投資,偏偏大多企業主是以財務的成本觀點出發,導致數次的「短期投資」結束後,便認為投資人才是項沒效益、不符成本的做法,逐漸不重視人資。這就是我目前從許多文章中得知的現況。

今日結論:角色互換、將心比心,往往能解決許多對立的問題。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1/22 每日反省 - 改變,來自於破釜沉舟的決心



近日在商周看到這篇《想擺脫「溫水煮青蛙」僵局?台灣人別再回憶過去了》,當中提到中國習近平主席的政策改革,讓我回想起過去幾個月的每日晨摘,當中與習近平主席改革相關的摘要。

不難看出中國近年來想轉變的決心,包括針對上海自貿區解除連結外網的禁止、全面肅貪、積極建立多邊貿易體系等,舉動與過去中國領導者的做法有了迥然不同的差異。

商周文中有一句話寫得非常好:「人不滿現況時,只能往前看或回頭走,大部分人選擇回到過去。」為何習近平要選擇這種需連根拔起的改革道路?我想,原因在於要徹底改變,得從根本的原因斬草根除。

無論是要帶領國家改革,或是改變自己,都需要有這種破釜沉舟、不計後果的決心,任何的憐憫、懈怠,都會招致失敗。

今日結論:想徹底改變,若給自己留了壁壘,放任自己一時的軟弱,就難以有任何的進展。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1/21 每日反省 - 別為自己的選擇找藉口


回頭看自己大學期間做抉擇的歷程,包括從選擇就讀研究所至選擇先就業的過程、從選擇coding職涯至選擇人資職涯,自己針對每個選擇都事先做過非常大量的功課,也透過親身實踐去了解每個選擇的代價與報酬,可惜,身邊有與我相同,願意親自實作了解選擇的差異、能經過獨立思考,融合各種觀點去做選擇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之所以提及上述言論,是在於看到許多人是聽到他人的言論,便不加思索地順著他人的意做選擇,或是被要求走什麼樣的路,卻不曾告知他人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對這樣的情況有些感慨。因為通常到了最後,這些人往往會回頭責怪那些指引他們的人。

的確,他們是要付些責任,但真正的關鍵,在於你一開始便放棄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願事先了解各種選擇的優缺點、任意讓他人擺佈你的人生。

你開始抱怨環境、抱怨時間、抱怨朋友、抱怨家人,然而你的各種抱怨,永遠不會解決你的現況,你的雙腳始終停在原地,因為你永遠看不見最應該抱怨的,是當初做這個決定的自己。

今日結論:沒有人能為你的選擇負責,因為做決定的,永遠是你自己。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1/20 每日反省 - 培養維護健康的觀念



近日在FB上看到網友的眼睛得了飛蚊症,回想自己平時的作息,確實也該好好檢討。

仔細想想,我平均一日用眼量大約16小時,用在電腦與閱讀上的時間幾乎占了7成,桌椅的高度、距離、角度,實在因空間關係而難以達到如醫師所說的完美比例。而每天的用眼時間,我少有安排休息,我想對眼睛的保養上肯定很傷。

再說飲食方面,由於外宿,也沒烹飪器具,外食的高油、高鈉、高糖,環境的不衛生,也都讓我全盤吸收下肚,更別提均衡飲食,甚是困難。

而運動部分,每日我僅安排三次:早晨30分有氧運動,中午及下午各10分鐘訓練腹肌。其實以量來說實在非常不夠,再加上我絕大多數時間都需坐著來執行每天安排的計劃,之間我也少有規劃起身休息時間,這部分得好好檢討。

目前看來,要改進的有三點,一是在每天的規劃中安排閉眼、起身活動的休息時間;二是飲食儘量回歸清淡,少大魚大肉,多吃蔬果;三是環保筷隨身攜帶。

期許自己能朝這三方向改善。

今日結論:無論你的成就如何,無論你還有想做的事卻尚未完成,在疾病面前,再堅強的人都會倒下。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1/19 每日反省 - 「明天不會更好,除非你今天先變好」



今天在天下雜誌看到一篇《明天不會更好,除非你今天先變好》的文章,對內容深有感觸。

「拖延」這件事,是許多人的通病,例如即使知道下禮拜要期末報告,也會在截止前幾天開始動工;又如想早起運動,卻在清晨時關掉鬧鐘鑽回被窩,告訴自己明天再開始。

其實癥結點大致上有兩個,一是這件事根本不是你想做的;二是沒有引起你內在激勵因子。

至於具體作法,內文給出三個要點:
(1)列出「一直想做但沒做」的工作清單。
(2)先求有,再求好。
(3)想到就做。

而第三點這種要從「想」,轉換成「做」,往往是最難的,但唯有跨出這樣行動的第一步,才可能讓自己改變。

今日結論:萬事起頭難,想到什麼就去做。一旦這股念頭被拖延,便難以再燃起改變的欲望。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1/18 每日反省 - 看待事物忌以偏概全


有時,我們人很常在發現某件事實後,擅自將結果套用在不同情節上。由於觀點只從一個面向來看,甚至原本以為的事實卻是錯誤的,都會使認知愈來愈偏差。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思維容易受到個人經驗的影響,因此看待事物的觀點便被侷限在自己的小框框內。

今日結論:在沒有詳細了解狀況前,永遠不要拿自己既有的認知去看待事物。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1/17 每日反省 - 留意身邊的每個細節


和專題老師在《舒果》聚餐時,突然好奇王品集團在顧客服務上與其他店家的差異,我便從入座至用餐完畢做了一套觀察(以下提及行為背後的目的純屬我個人猜測,也許原意並非如此)。

在點餐前,桌上已先放上意見調查表,但卻不在此時放上筆。

先放意見調查表的原因,我認為在於顧客用餐期間,有機率拿起來先行閱讀,好處在於越早看完意見表的欄位內容,可以減少後續填寫的時間,進而增加翻桌率;而不先放筆的原因,可能在於怕顧客在用餐前就已先填寫完畢(因為這種事我幹過...),如此的調查表相當於是毫無價值的回饋。

而為了便於做CRM,意見調查表是採讀卡形式,如學測答案卷的紀錄作法,也能節省人力閱讀成本。


另外在點菜時,服務人員會針對顧客所選的菜色,告知其特色、內容,以避免在餐點送上後,與顧客預期產生落差,進而影響消費體驗。

不過最有趣的,莫過於服務生在點菜單上的註記,例如他們會先在「品名」欄位中,寫下份數,在「數量」欄位中,寫下座位號碼,因此在後續送菜時,可精準地送至點菜者的位子,也能確認餐點、數量是否有誤;座位號碼上面標示的星號、三角形等註記,表示選擇的沾醬種類;以紅色原子筆劃去的欄位,表示餐點已送達。


王品無論在顧客接待、點餐、送餐等許多細節上,都有相當的琢磨,這是令我相當敬佩之處,尤其是需將許多細節,透過教育訓練方式,將集團的理念、執行方式層層教導,並延續,確實相當不易。

今日結論:無論是感受生活中的幸福,或是發掘新的商業價值,往往都在我們平時未留意過的小細節上。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1/16 每日反省 - 該改變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自大二的資導課程以來,我發現自己常希望別人照我的預期行事,覺得自己的方法比別人要好,然而事實經常證明,我少考慮了許多因素,只從某一觀點切入,因此問題並不能被很好地解決。

我也太常把自己的思維認為是對的,而看不見隱藏在當中的謬誤,得經由他人提醒,才曉得自己的想法有多無知。

要避免自我膨脹的做法,我想,應是拋棄先入為主的成見,吸收他人的見解而不以個人觀點評判好壞。期許自己能朝這樣的方向改進。

今日結論:改善自己的缺陷,並將他人的缺點作為警惕。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1/15 每日反省 - 遵守自己設下的原則



今天和金山老師做實習契約的簽訂,過程中老師提到希望我們協助他做網頁設計,而原先有位同學正好希望能從事程式設計的部分,但卻因老師當初已將他介紹去別間公司(尚未簽訂契約),因而少了人分工。

而讓我敬佩之處,在於老師提到他當初已和同學說好,要替他找間資訊公司實習,因此即便自己想將該同學拉回來幫忙做網頁設計,但由於原則問題而選擇放棄。

能堅持原則並不容易,說得極端點,記得近日爆發的高雄海關受賄一案,在新聞中看到有年輕官員因受不了同儕壓力、擔心飯碗保不住而收賄,以這樣的情況來看,僅能以辭職來遵受清廉的原則。

今日結論:若已對自己設下原則,就應竭盡所能守持規範。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1/14 每日反省 - 把提交的每個成品,當成是「你」的代表作



今天因實習事宜去學校找學姊補資料,在期間聽學姊和學妹的對話,提到金山老師繳交的資料,內容一定沒問題。

成品要能獲得這樣完全放心的評價,其實相當不容易,更何況是以「人」為單位。

小從文件細節,大到專案的產出,都可從中看出製作者的能力與態度。換句話說,你所遞交出的成品,其實就代表你這個人。

今日結論:審慎對待你將遞交的每個成品,它們都將代表你的素質。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1/13 每日反省 - 經營多元化的能力


近日看到這篇《為什麼好好扮演螺絲釘的下場卻是…被換掉?》的文章,提及螺絲釘的目的只限用於特定的尺寸的機械零件,無法適應不同的環境。

在大學期間,我常聽許多同學說「學這有什麼用?我將來做XXX又用不到。」然而,要應對環境瞬時的轉變,卻不是掌握單一技能就能做到的事。

隨著收費站的拆除,對員工造成的失業,其實也警惕著我們這件事。也許下次,正是你所具備的專長即將被淘汰。

就多元學習這件事來看,我認為只要想成是在培養多樣化的興趣,也許對學習這件事,就不會有太大的恐懼感。

在這四年的時間,我涉略各種領域的知識,就我的經驗告訴我,眼界會和別人有極大的差異。例如看廣告,我會仔細留意對白的用字、情境的設計、物件的對比,這是我從行銷企劃領域中學到的敏銳度;再如我看網站,我會留意導引動線、按鈕配置方式、顏色的搭配,這是我從UE領域中學到的觀察力。

我自己認為,知識有用與否,關鍵在於你到底會不會運用。因此在尚未能融會貫通一個領域的知識時,我覺得沒資格抱持知識無用論的態度。

今日結論:將經營多元化的能力,視為經營多元化的興趣,也許能提升對學習的意願,更能幫助自己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12 每日反省 - 換位思考


我們對他人的不諒解,原因往往在於自己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嘗試從他的觀點去理解他的言行,因而產生厭惡。

在讀《發展心理學》時,當中有個論點提到「要真正『認識』一個人,必須能採取對方的觀點,並了解他的想法、感覺、動機和意向。」

因此,有時感覺對方的言行是具攻擊性的,但這也許是他平時的習慣,或是因你自己的某些言行冒犯了對方,而渾然不知。

今日結論:在評斷一個人的言行前,應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而不要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帶入評判。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1/11 每日反省 - 選擇屬於自己的路


看了這篇《爸爸拍攝5歲自閉症兒子的獨特行為》的新聞讓我有些感觸,這位爸爸提到「我從來不期望他要跟別人一樣,相反地,我要他意識到自己有多不同,並把這當作自己的優勢。」

我常想,什麼樣叫做正常,什麼樣叫做異類?單以社會觀點而言,符合大眾行為、觀點的,被稱為正常,反之則為異類。

然而,不同的基因、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獨立個體,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其實每個人都是異類。

有時,我們都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的期望,而無法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我們害怕被社會孤立,因而選擇了從眾,選擇去從事、相信大多數人認為是正確的事。

我們既然是獨立的個體,我認為就該適性發展、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今日結論:路永遠是自己在走,關鍵在於是否能聽從自己的心,選擇屬於自己的道路。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1/10 每日反省 - 把每一天都過得不平凡


同樣一條路,遭遇不同的事,帶著不同的心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景。我們往往不能操縱周遭的環境,但絕對可以改變你看待事物的心境。這是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的感觸。

就拿上課這件事來說,以前讀高職時,每天都期待下課的鈴聲,如今想再回到過去上一天的課,再仔細看看所有的同學們,也只能淪為幻想。

等今年畢業後,相信自己未來同樣會想回到現在,再看看許久不見的同學們。

可惜,時間永遠是不可逆性,因此若不把握每一個當下,只會讓將來徒留後悔。

我認為所謂的幸福,就是細細品味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享受它們帶給你的感觸。

今日結論:在這一趟旅途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品嘗這一趟人生旅程。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1/8 每日反省 - 堅持所選擇的道路



今天心血來潮想看看自己名字、部落格在網路上累積了多大的影響力,而在搜尋時發現以前小學三年級時製作的網頁,當中看到了班級同學的名單,便想在社群網站上搜尋同學們的近況。

讓我較印象深刻的,一位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饒舌歌手(粉絲專頁人數超過2k),另一位則被巴黎歌劇院的長笛首席Catherine Cantin描述為「令人尊敬的優秀長笛家,用生命為音樂在演奏」,稍微搜尋後得知,原來他在18歲就已經從巴黎市立音樂學院畢業,相當不容易!

就我的印象中,小學時他的家人就已經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培養他的音樂造詣,也聽聞他將來會出國留學。

能從小學堅持至今,實是不易,有了這樣的毅力,才造就他的成功。

再看看我自己,通過一連串的碰撞、摸索,才了解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是人資。然而自己就讀的資管系想轉往人資,無論是爬文、聽老師給的建議,知道這樣的轉型其實並不容易,也因此自己開始大量學習人資、心理學相關領域的知識。

有幸,四下的實習將會到一位企業顧問老師的公司學習人資的know-how,以加深我從書籍中獲得的知識,這是我目前唯一能走向實務的途徑。而看到過去同學們的成就,也激勵我努力朝自己選擇的道路繼續前進。

今日結論:相信自己所做的決定,並且為之付出一萬個小時的練習。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1/7 每日反省 - 不為決定而後悔


近日在玩一款卡牌遊戲-「爐石戰記」,當中的出牌順序、選擇優先破壞的卡牌等,都需要依據場上狀況做改變,更有趣的是,局面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決定,一時之間而大翻盤。

人平時在做決定也是如此,我們不知道做了這個選擇後的結果是如何,也無從讓時光倒流,重新做決定。

做了選擇後,我們不一定能得到預期的結果,但卻能讓經驗累積,使自己下次能做更好的決定。

今日結論:既然做了決定,就不應再浪費時間去後悔自己的選擇,而是將這一段路程視為經驗的增長。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6 每日反省 - 守時是一種尊重的表現


今天開會時,因我個人因素,而未準時參與會議,導致進程延宕,這樣嚴重的錯誤應深切警惕。

守時,也代表著守約。約定的遵守,代表對他人的尊重,既然自己都不尊重他人,為何別人要尊重你?

今日結論:守時代表對他人的尊重,若無法準時到達,務必提前向他人告知,以做後續處理。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1/5 每日反省 - 你做了什麼,決定你成為誰


近日看了《我是歌手 第二季》,結尾時韓磊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良多。他說「『我是歌手』,『我』、『歌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這個字」。

「是」什麼,源自於你先前的努力,以及些許的機遇,才能讓你成為什麼。換句話說,你是什麼,全然根據於你先前的所作所為。

可惜,我們人往往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幻想,卻甚少付諸行動。而行動,正是讓你達到目標的唯一途徑。

今日結論:希望自己成為什麼,唯有透過行動加以實踐,才能將理想化為現實。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