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一個人的旅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一個人的旅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一個人的旅行 - 北投、象山

拖了許久的計畫,終於在專題展結束後得以繼續實踐。



原先本想去淡水,卻因下雨而臨時起意改至北投。聽家人說我小時候曾去北投泡過露天溫泉,但我實在印象不深,此次前往北投,目的不在泡溫泉,而在於深度認識這溫泉鄉。

在捷運新北投站下車後,立刻看到捷運站內有標示附近的景點,便以此作為這趟旅行的必訪之地。



首先到了離捷運站最近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參觀原住民的文化,以及了解其歷史。從外觀可以得知,文化館想讓原住民文化能更普及、更現代化,因此有了如上圖的設計,而一樓的精品店亦是如此,保留了原住民文化,卻又增添了現代感的設計作品。而二、三樓則展示原住民的服飾,以及過去農耕、打獵、祭祀的器具等。

原住民歷經西班牙人、荷蘭人、鄭成功時期、清治、日治時期,直至今日,原住民的文化逐漸淡逝,再過不久,這些文化因難以永續傳承,恐怕僅能存於歷史博物館中。原因有二,一是年輕一代的原住民朋友喪失了對本身文化的認同感,二是甚少有人願意去了解原住民文化,大多還是以「觀光」的方式看待。政府、原民會其實已盡力在做推廣,可惜最需要改變的,是一般人看待原住民文化的觀點。



第二站到了「北投溫泉博物館」,據說這裡以前是東亞最大的公共浴場,進去參觀時瞬間讓我想到了阿部寬主演的「羅馬浴場」。在館中看到「北投石」的生成,覺得挺有趣的。一開始,安山岩滾落到河底後,會受到溫泉水的酸性影響而白化,接著安山岩上的孔隙會沉澱些礦物質,最後表面上便會長出北投石結晶。據說一顆拳頭大的北投石至少得花上五、六百年生成,而展示說明旁邊有顆八百公斤重的北投石,難以想像它的歷史有多悠久。



最後一站則是「北投圖書館」,先前看過新聞報導,這座綠建築圖書館曾入選全球最美圖書館之一。能在這樣被大自然圍繞的環境中閱讀,享受片刻的靜謐,完全是我所夢寐以求。以前曾幻想過去隱居的文人,拿著一卷竹簡,漫步在叢林中的情境,而這裡能算是現代的重製版吧。


由於時間尚早,便決定往象山出發,據說能眺望整個臺北盆地,而夜景尤其美麗。



因今天未穿著輕便服裝,水也帶不足,只爬到攝影平台,便找個合適的位置照相就折返。不得不說這象山步道相當陡峭,上坡時約有45度角,相當耗費體力。下次可以晚上再來挑戰看看,以眺望台北的夜景。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一個人的旅行 - 后里

今天是計畫的第一次啟程,到了火車站後第一眼先看到了集集線,由於過去有耳聞「后里馬場」一處,便選擇「后里站」作為目的地。

到達后里站後,便直接詢問來推銷出租自行車的工讀生,這附近有什麼值得去的景點。本來預期對方會提到后里馬場,結果卻建議我直接騎自行車沿著鐵馬步道騎到東勢車站。這也好,反正當地人怎麼說,我就去哪些地方,這也是我無計畫旅行的初衷,目的本來就是要改掉自己有預設立場的壞習慣。


沿途經過的九號隧道、花樑鋼橋、石岡水壩、情人木橋、東豐鐵橋...之類的景點我就不多說了,畢竟風景對我而言只是旅程的bonus,真正的目的還是在探究自己更心靈的層面。(若對照片有興趣我放在了我FB相簿裡。)


這趟自行車路程單程約20公里,我騎腳踏車從沒一次騎過這麼長一段路,再加上我好幾年都沒騎了,所以過程中難免覺得累,想偷懶休息,但看到已騎乘多少公里的指標,就會不斷告訴自己等再過了一公里才休息,接著過了一公里後,又會提醒自己再過一公里才休息,如此反覆的心靈打氣,最終,這段20公里的路程我等到了終點東勢火車站才停下來休息。


仔細想想,一個人的極限,其實就是靠自己逼出來的。


在騎乘的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路途有數不盡的險降坡,卻不曾思考到,在回程時將會有著無盡的上坡。同理,我們現階段愈是貪圖輕鬆、貪圖安逸地過日子,往後的生活就會更為艱苦。


回到后里火車站後,看了下時間只過了四個小時,便決定去科博館晃晃。

在台中火車站後欲在公車總站轉乘時,遇到一個狀況,實在令我感到痛心。有在台中公車總站搭過車的人,應該偶爾會看過一位脊椎變形得非常嚴重的伯伯向別人乞討,要不要給予他是一回事,但是我完全無法接受許多人用厭惡的表情看著他,還示意他趕快走開。我想,這些學生或許是因為學校沒有教過何謂同理心、何謂道德,所以起不了憐憫之心,實是可悲。

其實就在此前有一位聾啞的婦人向我乞討,或許在旁人眼裡覺得她可能只是詐騙,她拿給我看的聾啞證件也許是假的,拿給我的捐款證明單或許也是假的,但是當她拿給我證明單後,我跟她致謝,她卻搖頭示意不必跟她說謝謝時的眼神,我相信、也感受到絕對是真實的。既然目的是要幫助他人,我想我們就應對人們少些猜疑,多些關愛。


而在逛科博館看到動物的演化時,這句「改變是為了生存」令我甚有感觸。我們知道達爾文的天擇說的大意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個「適者」,指的就是擁有某些得以生存的特徵。

我們人也是如此,為了生存,探索更多的技能,學會各式各樣的專長。那些只尋求一種改變的人,無疑是自取滅亡,他們終將會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被淘汰。

今天這趟旅程,我最享受的是在這段無人的九號隧道裡騎車的感受。人生其實就像這段路程,到最後只有你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


系列文章:
一個人的旅行 - 前言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一個人的旅行-前言

 「每周一定要排一天無計畫的一個人旅行!」我如此對自己說。

 近日看了《幸福,從一個人生活練習開始》,書中寫的這段話,不禁讓我萌生這股「逃亡」的欲望:
 「當突然想離開前往哪裡時,我不會先上網搜尋,而是會先去客運總站。只要到了客運總站,就一定出發。

 在不預期的時間裡,到達一個不預期的地方,這種經驗,和休假決定出遊不同。我們將它稱為「逃離」。

 當我想在某處一口氣卸下所有一切時,就會拿起一個背包和一件外套,讓自己佇立在旅途中。」

 先說我為什麼想一個人的旅行,在於想享受到了一個完全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沒有人會意識到我的存在,沒有人能成為我的依靠,唯一能追隨的,只有自己心。

 一個人旅行,不必塞滿緊湊的行程,不必擔心別人對哪一段安排覺得無聊,更不必因為別人的腳步而加快或放慢自己的步調,這就是我想一個人旅行的原因。

 再來說說我這「每周的一個人無計畫旅行」為何不事先做任何計畫,在於我想感受旅行中那種未知性,以及突如其來的驚喜感。記得食尚玩家有一集「命運規劃局」,是由觀眾投票決定主持人要去的地點,當時就對此非常感興趣,因此一看到《幸福,從一個人生活練習開始》的那一段無計畫的「逃亡」,立刻就聯想到這一集,這不正是我嚮往的旅行嗎?!

 因此我每周一日旅行的方式,是等到了火車站後,再隨意挑一個看順眼的站名,搭乘區間車前往,到了目的地後再詢問當地人有哪些推薦的景點,而且只要別人有提到的地點我都必須去,藉此訓練我戒掉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

 當然,有許多風景、旅程是想和朋友們一起走訪的,更重要的是想珍惜畢業前最後這段與同學相處的時光,因此除了每周一日的獨自旅行之外,我也計畫每月安排一趟多人的旅遊,好好珍惜這段與朋友們僅存的日子。

 旅行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在於深切體會到「啊!原來我還活在這世界上」、「啊!原來這就是『我』」的感受。旅行,其實就是一趟人生的旅途,記得之前看到一段話,闡釋得非常好「旅行,是一種認識自己的方式。人只有在學會孤獨時,才能面對最真的自己,也只有在孤獨時,才能看清楚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勇氣和毅力走完全程,也只有到達目的地後,才能體會過程的甜美。」

 旅行需要什麼?只要一雙眼睛能在腦海中刻下沿途的景象,只要一對耳朵能聽見自己真實的聲音,只要一張嘴能和自己心靈對話,只要一雙腳就能夠出發。

 如果你想找到自己旅行的意義,請參考背包客棧的這篇《關於,旅行的意義。》,或許有那麼一句話,鼓舞了你踏上旅程的勇氣。

 最後,送給各位也送給自己,這首由張震嶽所演唱的「破吉他」。

破吉他
詞曲 張震嶽

最好是艷陽天 約在海邊不散不見

一定有人爽約 喝太多起不來之類 到底

理由總是有太多 時間浪費在上網 遊戲之間

難得假日星期天 何不騎著單車去

看看河岸夕陽很美 不要再睡


一陣浪花打來 夏天皮膚特別黝黑

遠方幾個辣妹 濃妝艷抹照樣戲水

漂浮在平靜海面 腦子空空沒所謂 一隻海龜

有點不想回台北

幻想退休養老要在花蓮

買一塊農地養雞種田


任何事都為別人 自己擺在最後面

來一次遠走高飛 再猶豫就別後悔

擇期不如就今天 bye bye blue Monday

肩上一把破吉他 流浪到天邊

任何事都為別人 自己擺在最後面

來一次遠走高飛 再猶豫就別後悔

擇期不如就今天 bye bye blue Monday

肩上一把破吉他 流浪到天邊

流浪到天邊 流浪到天邊 再見呀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