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每日人資案例(4/14)- 麥當勞

一、人力規劃(徵)

1.


2.員工訓練團隊:

(1)訓練經理:制定餐廳訓練目標和計劃。
(2)訓練協調人:協助訊經理執行 / 追蹤訓練計劃。
(3)訓練員:與員工一對一訓練的執行者。一名訓練者會負責 8 名員工。


3.管理組的訓練團隊:

(1)餐廳經理:制定餐廳管理組的訓練和個人發展計劃。
(2)餐廳管理組:二級副理以上成員協助餐廳經理直接參與訓練計劃的實施和追蹤。
(3)麥當勞訓練部:向各不同層面的管理組進行相關課程的培訓和追蹤。




二、員工招聘(選)

1.面試選才方法主要是STAR模式和OJE測評方法。

STAR 模式:

根據人們過去的具體行為來預測其未來行為並對其能力進行測評。其中S(situation)代表應聘者所面臨的情況;T(task)代表應聘者要承擔的任務;A(action),代表應聘者所采取的行動;R(result)代表應聘者在采取行動後出現的結果。

S 和 T 回答的是某件事件為什麽會發生,A 回答的是當時是如何做,R 回答的是做出某種行動後有怎樣的效果。

OJE 模式:

即崗位測評法。公司會讓覺得合適的應聘者在餐廳工作三天,通過 360 度評估法來對應聘者進行評估,讓員工周圍的人都來參與評估:你的同事對你的感受怎麼樣?你的上司對你的感受怎麼樣?然後做出是否錄用的決策。


2.招募時主要看重以下素質:

(1)熱情的工作態度。
(2)全面的工作能力。
(3)良好的團隊精神。




三、教育訓練(育)

1.成立漢堡大學:提供全方位餐廳經理人所需的管理課程,包含人員管理、行銷、財務、領導管理等課程,幾乎等同於一般MBA的訓練。


2.錄取儲備餐廳經理職位者,將挑戰18個月訓練計畫,在一個超過60人的團隊中成長,領導與管理員工、產品及設備。通過檢定者,可前往國外漢堡大學受訓及升遷為餐廳經理。


3.實施工作輪調,每位員工都有可能轉調至不同的區域或功能部門擔任要職,學習不同工作技巧。


4.每名新員工都由一名老員工帶著,一對一地訓練,直到新員工能在本崗位上獨立操作。

尤其重要的是,作為一名麥當勞新員工,從進店伊始,就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邊工作邊培訓,在工作和培訓合二為一中貫徹麥當勞 QSC&V 黃金準則,QSC&V 分別是質量(Quality)、服務(Service)、清潔(Clean)和價值(Value)。


5.任何員工都可公平晉升,在此前需經過面試,面試合格的人先要做 4 ~ 6 個月的見習經理,其間他們以普通員工的身份投入到餐廳的各個基層工作崗位,如炸薯條、做漢堡包等,並參加為期 4 ~ 6 個月的 BOC 課程(基本營運課程)培訓,經過考核的見習經理可以升遷為二級副理。

二級副理為負責餐廳的日常營運,承擔起一部分的管理工作,比如訂貨、計劃、排班、統計等。之後還將參加 5 ~ 6 個月的 BMC(基本管理課程)、 REC(機器維修課程)的培訓。

接著在 8 ~14個月後,如果這名二級副理表現出較強的能力和優秀的工作業績,則可再晉升為一級副理。而一級副理須進行 IOC(中階管理課程)的培訓。

而晉升餐廳經理以後的 AOC(高階管理課程)培訓,則全部由漢堡大學完成。

餐廳經理所接受的課程訓練著重在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可能會發生的種種狀況。例如:在教室模擬工作站的情境,讓學生實際超作授課內容,由表演與扮裝訓練創意,或是經由電腦模擬。


6.分級培訓:

幼兒園的課程是最基礎的課程,主要是讓員工學會怎樣讓客戶滿意;小學課程則是讓培訓者學會怎樣去做人員管理;到了中學課程,核心就是學會如何控制成本和幫助銷售;而到到了大學,就是要學會如何帶動管理者成長。


7.員工訓練計劃的實施步驟:

(1)制定訓練需求分析。
(2)排定訓練計劃並與餐廳員工和管理組溝通。
(3)將訓練計劃落實到員工班表中。
(4)訓練員實施訓練計劃並由管理組追蹤。




四、績效考核(用)

1.公司的總經理每三個月就要給部門經理做一次績效考核,考核之初,先給定工作目標,其中有兩條必須寫進目標中,那就是如何訓練你的下屬--什麼課程在什麼時候完成,並且明確告訴部門經理,一定要培訓出能接替你的人,你才有機會升遷。


2.在培訓評估這一環節,主要有“反應、知識、行為、績效”這四個方面的評估。

反應:在上課結束後,大家對於課程的反應是什麽。評估方式一是透過課程評估表,二是對講師的評估。

知識:漢堡大學上課前會有入學考試,課程進行中也會有考試。此外,漢堡大學會把學生的參與度,量化為一個評估方法,因為當學員提出他的學習,或者是和大家互動分享時,可以知道他的知識程度,並且在每天的課程去做調整,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行為:上課前會先針對學生的只能做一些評估,再請他的同事或者直屬主管做一個評估,然後經過訓練三個月之後,再作一次評估。

績效:每一次上完課,學生都必須設定出他的行動計劃,回去之後必須執行,執行之後由他的主管來為他做鑒定,以確保訓練的成果。


3.按月考核輔導:

通過對員工的一個階段的績效進行考核,以發現其行為中與組織價值觀和目標不一致的地方,從而制定計劃來幫助員工改變行為以提高績效,通常是用服務員全體大會、管理會議、組長會議、接待員回憶、訓練員會議和小組會議等會議方式,以及臨時插座會和公告欄等方式與員工及時充分的溝通。


4.公司重視個人工作目標的設定。個人工作目標設定後,就個人的機會點、工作長處與未達成目標等項目,分別進行每月、季、半年的工作檢討,及年度績效評估,進而發展個人訓練發展計畫,並進行薪資的調整。




五、薪酬獎勵與員工關係管理(留)

1.月薪人員工作滿10年將獲得付薪八週的十年特休假,得以利用此一機會自我進修或再學習,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


2.在各個餐廳中,備有各種筆記本,比如服務員聯絡簿、經理聯絡簿和訓練員聯絡簿等,以使訊息可以更快的在麥當勞各個層次之間流通。


3.薪酬制度實行的是按工作表現支付薪酬的原則,工資標準主要是分為五個等級:傑出、優秀、良好、需要改進、不滿意。至於員工會在哪種等級上獲得工作取決於該員工的上級主管,主管會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來確定員工的工資等級。


4.各個餐廳對每一位員工都建立有評價手冊,由每一個店的店長在每年的1月、4月、8月和11月對每一個員工作一次評價,對員工的工作表現定出不同的等級,然後由店鋪經理考察,但最後仍由店長作最後審查。評價的依據是根據不同員工的職位內容,來考察員工完成工作的情況。


5.當績效考核結束後,店長會根據評估的等級來確定員工的工資以及工資增長的百分比,工資增長的百分比會根據每年的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在這裏會有一個最高工資額的問題,因為考慮到大多數情況下在制定工資標準時,工資不會超過本職務工資的最高標準,一旦工資超過了該職位的最高工資,只要是在良好或良好以上,員工仍然可以按照績效考核所應獲得的工資增長,只不過是在該員工的評估百分比上乘以2/3,這種增長將一直持續到該員工獲得提升為止。


6.每天,麥當勞都會按照具體情況為每個不同崗位的人制定目標,一旦達到目標,就可以得到公司內部的積分獎勵。

舉例來說,每隔一段時間麥當勞就會推出新的促銷活動,麥當勞規定,只要前臺服務員促銷出新產品,那麽,下班後就可以按照管理組的規定拿到相應的獎券。這些獎券可以全部積攢下來,等到月底或年底用來兌換相應價錢的獎品。


7.定期舉辦奧林匹克崗位大賽:

比賽主要分為櫃臺、煎區、炸區以及大堂幾個賽區,內容是關於品質、服務、衛生、訓練和團隊合作等。大賽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出優劣,而是通過這種形式鼓勵員工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公司也會從中選拔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8.發展營運合夥加盟系統:

由資深員工依照自己的意願與公司合夥的方式經營加盟店,公司將以股東身分進行監督。


9.發展員工加盟店:

員工可自行出資擁有並經營麥當勞餐廳。


10.公司的福利政策包括:

10年特休、股票選擇權、公司車、海外會議、員工協助計劃、員工諮詢專線。




六、資料來源

人力規劃(徵):

1.王鵬飛,2010/06/01,「人力資源管理期末報告」。[PPT]:p6。

2.百度文庫,2011/01/12,「麥當勞的培訓體系」。[PPT]:p6、15。


員工招聘(選):

1.職業經理人,「麥當勞的人力資源標準化管理」。

2.林朝旋,2009/02/21,「充滿活力的麥當勞人力資源管理」。

3.李香君、藍汶秀、葉純安、王馨儀,2014/01/07,「個案報告 - 麥當勞」。[PPT]:p7。


教育訓練(育):

1.麥當勞,2013/04/30,「麥當勞「麥向成功第一步」系列徵才活動」。

2.麥當勞,「完善職訓」。

3.自華,2004/05/28,「麥當勞獨特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4.林朝旋,2009/02/21,「充滿活力的麥當勞人力資源管理」。

5.s95320034,2010/04/27,「人力資源管理期末報告─人力資源管理之探討以麥當勞與肯德基為例」。[DOC]:p4。

6.百度文庫,2011/01/12,「麥當勞的培訓體系」。[PPT]:p12。


績效考核(用):

1.自華,2004/05/28,「麥當勞獨特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2.林朝旋,2009/02/21,「充滿活力的麥當勞人力資源管理」。

3.百度文庫,2013/04/05,「麥​當​勞​的​人​員​承​諾」。[DOC]:p2。


薪酬獎勵與員工關係管理(留):

1.林朝旋,2009/02/21,「充滿活力的麥當勞人力資源管理」。

2.百度文庫,2013/04/05,「麥​當​勞​的​人​員​承​諾」。[DOC]:p3。


如欲閱讀更多企業人資案例,請見 每日人資案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