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更了解大眾傳播媒體的意義系統,必須問下列問題:
(1)誰?
(2)說什麼?
(3)在什麼通道?
(4)向誰說?
(5)造成什麼效果?
2.廣泛接觸各種傳播媒體,並且運用閱讀加以驗證,是讓我們能成為理智人民的唯一方法。
3.影響媒體生產者的因素:
(1)採訪路線:如大型組織機構、民間社團、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等
(2)截稿時間
(3)頭版、頭條新聞:依據每天固定的編輯會議中的討論建構而成
(4)場域的循環機制:新聞工作者出身背景與教育訓練類似,導致對於新聞事件會流露出類似的觀感
(5)產品現身作用:媒體生產者名字的呈現,會因組織對報導的行銷而有所影響
(6)主播明星化:人氣興旺與否,常成為判斷主播專業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
4.人們容易忽略新聞運作的商業成分,以至於未曾注意到,閱聽人付出的代價其實是承擔購買商品(廣告)的費用,以及收視新聞製作所耗費的時間與勞務。
5.大多數消費商品的購買人口,集中在整體購買力最強的中產階級下層和藍領工人,因此商業節目、廣告,則側重迎合對缺乏智識或僅有低度需求接收者的興趣喜好。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廣告主偏好贊助八卦緋聞、災難犯罪或暴力色情等通俗媒體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