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Coursera - 哲學導論 筆記

課程連結:哲學導論

筆記內容:

1.何謂哲學:透過不斷地質疑,找到正確思考事物方法的一種行為。


2.知識的兩大要素:
  • 憑藉運氣的直覺
  • 憑藉自身認知能力的直覺

3.知識的三元分析(Tripartite Analysis):

(1)正確的事
(2)可被證實
(3)相信這件事


4.蓋提爾反例(Gettier Counterexamples):沒有知識的人,卻因碰運氣而有正確的信念。

5.蓋提爾反例公式的步驟:

(1)假設一個人物形成一種信念,而這個信念通常是錯誤的。

(2)把這些信念最後變成正確的。


6.無錯誤定理觀(No false lemma):知識的三元分析+你的信念不是建立於任何錯誤的假設或定理之上。


7.由蓋提爾反例引發的兩個爭議:

(1)證實信念是否真的必要?

(2)如果證實,不能減少運氣在我們認知形成中的負面作用,則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做得到?


8.笛卡兒心物二元論:每個人都是由物質與非物質兩種要素組成。


9.物理主義:如果你有兩個在物理意義上完全相同的器官,則這兩個器官就會處於完全一樣的心理狀態


10.同一性理論(Identity Theory):思想等同於某一種物質狀態,而該物質狀態能與自己體內所有不同的分子相結合。而如果我們能在某一特定時間點凍結那些分子的變化,則可發現思想的物理實現狀態。


11.還原論:心理狀態可以被還原為特定的身體狀態。


12.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認識心理狀態,是由功能出發,而非從組成的成分出發,取決於心理狀態產生的行為或者心理狀態的類別,或是能激發它們的感官輸入、認知以及心理狀態的種類


13.The Chinese Room:機器無法產生人類「理解」的能力,而僅僅是由程式告訴它應該輸出的內容。


14.客觀主義:用客觀的事實做出道德判斷的標準。


15.相對主義:用文化習俗或個人準則做出道德判斷的標準。


16.情感主義:用對世界的情感做出道德判斷的標準。


17.思考事物時,先想自己對他的第一印象,然後思考你認為最佳的反駁論點,以及是否能推翻反駁的論點。


18.證據主義(Evidentialism):根據充分的證據決定是否相信他人的論點。


19.在我們形成信念和意見時,永遠只能依靠自己。


20.科學的目的,僅僅是向我們提供經驗上適用的理論。


21.時間旅行牽涉的兩個層面:個人時間、外在環境時間。


22.當一件事實是可能發生時,未必代表相對涉及到另一件事實時,也同樣有可能發生。


23.替換改變(replacement change):同樣一件事物,但轉換成不同的型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