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6/17 晨摘

  • 人力資源
1.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找到并留住人才 by 涂满章

(1)树立人才危机意识
(2)将商业模式、业务计划、人才战略系统整合
(3)建立人才危机预警管理系统

2.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困惑与解析 by 刘京

(1)培训项目的定位不准,目的不明,对象不清晰:

我们首先要解决、处理好“为谁做培训”和“给谁做培训”的问题。也就是说,培训项目是为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做的?参培人员是谁?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得力,无章,无序,效率差:

企业规模不论大小都应当建立健全培训管理体系,并以此来规范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培训活动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被视为培训管理工作中的最大难点:

培训之难,难在无法准确摸清企业的组织需求与参培者的个体需求。

(4)如何选择、采购、培养、使用内外部培训讲师是设计与策划培训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加大对内训师的选拔、培养力度,严格选择、采购外部培训师是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5)对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课程开发的难点与重点在哪里:

将岗位标准要求的有效牵引或过渡到培训课程中来是企业培训师们的工作重点与难点,而非语言表达或控场能力。

(6)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的参培热情与积极性:

培训前务必让参培者看得见其好处;培训中务必让参培者得得到其利益;培训后务必让参培者用得上其价值。

3.福利管理案例:两利相权取其重 by jimmybeau

人事主管需要保证福利改革的合情合理合法。福利改革采取方法、步骤和过程是否合法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人事主管的基本素质。福利改革采取方法、步骤和过程是否符合以老板为核心领导层心意,符合员工们利益,做到合情合情,也同样事关重要,考核人事主管业务能力。

人事主管是否可以拿出一份更具诱惑力的企业福利改革方案,是福利改革的成改的风向标。员工们会自动进行选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时下比较流行的弹性福利策略是个不错的选择。

  • 教育翻轉
1.美國研究:動來動去,孩子更專心 by 黃瑽寧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團隊,之前曾經執行過一項計畫。他們把一個班級小學生的課桌椅,從矮椅子統統改成高腳椅,期望藉由這個小改變,可以讓胖小孩「動一動」,不要整天老是坐著,改善肥胖問題。果不其然,當全班同學都改用高腳桌椅之後,小朋友上課時一下站著,一下坐著,竟然不知不覺的就瘦了下來。不過換成高腳椅,除了減重之外,竟然還有額外的效果;你猜得沒錯,就是孩子的專注力,竟然也增加了。

另一項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發現,若維持每天早上規律從事中度以上,甚至是激烈的運動,持之以恆,還可以降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症狀。

2.一個偏鄉老師的教育設計:當教室成劇場 by 陳豪毅

小孩玩扮家家酒,他並不是扮演,而是「發作」(act out)。讓學生「發作」的意義在於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發揮,他就能夠自己動起來,而且是一種自力演繹的藝術行為。

教師的工作應該是「蒐集和處理資料」、「設定目標和矯正方向」,針對每個學生的反應和眼神,去給予他所認為不可能勝任的角色。

別管進度了,如果你想要跟著他們有意義且快樂的前進,那麼一開始的設計工作很重要,確立主題,讓孩子找尋目標。我並非要孩子拋棄識字、算數基本技能,而是讓他們明白你的理念,跟著你的風格一起去挑戰。

我讓孩子們尋找圖片,他們是「搜尋者」,必須學會過濾。我們時常使用平板和網路,如果沒有資訊工具也沒關係,因為真正要學習的方式是「編輯」,學會編輯可以從報紙、雜誌或任何文宣品上獲得,他們也得知道美工排版對於視覺閱讀的舒適感。

孩子透過影片學習,自己看影片去嘗試製作小東西和多種文創作品;我們用雨後抓來的蝸牛製作「蝸牛食譜」,親自烹煮,孩子可以是「廚師和美食品嘗家」;我們在綠色主題課程中做出一臺水冷氣機,放在教室讓大家涼快上課,他們是「自造者(Maker)」,也是材料的「蒐集者」。

傳統課室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當我們要求學生關注老師的演說時,就浪費掉了學習時間,因此能一起工作是令人興奮的狀態,每個人都奉獻心力的現場即是「劇場」。

教師是主持人,所以一堂課能變成綜藝節目,或闖關活動;教學者可以是教練/師傅,課程能夠幻變為練習場、工作坊;這些都是劇場的想法,因為你必須安排種種情節和轉折點,讓他們隨時準備進入新的對話情境。

3.多語種環境的孩子 心智強 也較能有同理心 by 經濟學人

芝加哥大學的兩位教授─莎曼莎.范(Samantha Fan),和佐伊.李伯曼(Zoe Liberman)在《心理學期刊》中發表了關於這方面的一項研究。研究發現會說兩種語言以上的孩子,以及那些時常會接觸到第二語言(處在多語環境)的孩子,都擁有一種可以看透或臆測出他人想法的職場優勢。

在另一項實驗中,找了在詞彙、邏輯能力(快速推理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立體空間感等三種程度上都相等的三組兒童(分別為雙語、單語、以及時常接觸多種語言的兒童),來測試他們的執行力。結果顯示雙語孩子的表現明顯比單純時常接觸其他語言的孩童好。

如欲閱讀更多文章摘要,請見 每日晨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