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是行為在特定環境中隨經驗而改變的適應歷程。經驗的關鍵層面在於跟隨行為之後所發生的事件。
2.增強學習的兩種必要條件:時間接近性與行為偏離。若引發刺激的作用類似於增強物,則引導行為的刺激和學得的行為必須出現在引發刺激之前或同時。此外,引發刺激必須喚起尚未出現的行為。
3.行為的獲得受到習慣化、定向反應以及塑造等因素所影響。一旦行為已經學得,類似環境也可以引導相同行為。
4.若學得的行為不再產生結果,刺激將逐漸減弱。
5.短期記憶善於處理尾端的項目。短期記憶中的語文和視覺訊息都會轉換成語音表徵,可以經由思考歷程加以操弄。
6.短期記憶的訊息流失,原因在於舊訊息被新訊息所取代。複誦可永久儲存訊息。
7.兒童與同儕的互動,以及父母對兒童的教養方式,將影響兒童期的社會發展。
8.當個體的行為在先前已受到環境的增強時,環境便能引發行為。
9.個體行為的強度或持續性,端視以下的條件:
(1)何時行為會產生結果。
(2)學習者的行為結果如何被剝奪。
(3)個體的其他行為是否能獲得增強。
10.若訊息來源可信或有吸引力,且訴諸正確聽眾,則較有說服力。若愈認真考慮說服論點,對人的態度影響會更大。
11.旁觀者在場可以增進人擅長的行為表現,但會干擾複雜或生疏的行為表現。
12.當團體進行集體作業時,個人的表現常會比獨自作業時還鬆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