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11/3 每日反省 - 衡量人生的價值,在於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事物


中午看了柯文哲醫師在TEDxTaipei的演講,談生死的智慧。

柯醫師提到,在儒家經典裡,對於「死」避而不談,想想確實是如此,先前看過禮記,當中對死的部分,也僅談到葬禮應合乎時宜、遵循自己認為最符合「禮」的行為。

我們之所以對死如此抗拒,原因就在於從小未被教育生死的觀念。記得先前曾讀過一篇報導,內容大致上是有位教師想教育學生何謂生死,出了相關回家作業後被家長發現,認為這對孩子而言是觸霉頭、不吉利,因此聯合其他家長抵制該老師的行為。

我想,這就是問題的癥結點:我們根本不懂生死,也不願去談生死。生死,不過是作為人的必經過程,又何來不吉利之說?

就佛教的生死觀點而言,人出生,只是用肉體來體現「我」,人逝世,只是換了「我」的狀態,因此「我」是一直存在著,只是體現出的形體不同罷了。至於其他宗教對生死都有不同的看法,沒有對錯,只有觀點的不同,我就不多做評論。

在此分享一段日劇《Woman》中的台詞,是我至今看過對人生最好的詮釋之一:「孩子們總有一天會把我們(父母)的人生裝訂成冊,仔細閱讀。而我們是為了使那時的他們,明白人生的答案而活著。

人生是沒有最後一頁的,讀最後一頁的,是孩子們。」

這邊要表達的是,人的生命,其實就是由前人的生命不斷繼承、延續而來,延續著經驗、延續著理念,也延續著血液。


回到演講內容,我最喜歡的是柯醫師這句:「怎樣才算是死亡?先問問自己怎樣才是真正的活著」。

我一直深信,當你懂得如何活著,自然不會再畏懼死亡。人害怕死亡的原因,在於擔心自己有遺憾,但多數人平時並不會記錄下這些「可能發生的遺憾」,因此活著時卻並不看重這真正重要的事,自然就不會去實踐那些可能不會去做的目標。

我不禁想起電影《一路玩到掛》的劇情,因得知自己即將死亡,便寫下想在死前完成的人生清單。對我們而言,不一樣的是,我們離死亡或許還有一段距離,還能仔細審思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清單。

而在撰寫人生清單時,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先找到自己活著的理念是什麼。

我的理念很簡單,就是李開復教授所說「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我認為人生真正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事物,而是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事物給這世界、有多少人因為你而有了正面的成長,這是我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

而這條理念,就是我經營部落格、Facebook最大的原因。

今日結論: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其實人生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而是當你賦予了人生價值時,你的人生才有了意義。仔細思考,你希望自己將來的墓誌銘上刻下什麼,就一生為之努力,我相信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精采的。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