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同學吃飯時,聊到政府是否應捐助菲國一事有些歧見。反對的同學認為,因菲國先前射殺我漁民,不應以政府名義捐助。
我個人立場是支持捐贈的,原因在於射殺洪家人並非全是颱風的受災戶,基於人道主義,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其次,此舉也能提升台灣外交形象,為台菲政經建設做更深化的的聯結,就長遠利益上而言,我看不出有任何不適之處。政府主要思考的方向,應是如何活化經濟、促進建設發展、建立外交關係以互助發展,我不認為該著重在「民怨」上,尤其是這種無聊的情緒化議題。
同理心,我想是做為人的基本道德底線,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理應以相同方式去對待他。
假設今天遭遇颱風的是台灣,恰好你又是受災戶,聽到其他國家不援助的原因是我們政府的某些行為而引起他們的反感,你還會欣賞他們這種以偏概全的眼光嗎?
援助一事我認為多數人都想得太過政治化,當然,以政府的角度而言,勢必有政治化的因素存在,但我更傾向於用人道的眼光來看待救援行動。
記得先前日本311大地震,台灣政府以外交部名義捐了超過一億,而台灣總捐款破66億台幣,但為何卻甚少聽到台灣人以日治時期慰安婦事件作為反對的立場?我想原因在於多數人認為那已是過去的歷史。那麼廣大興事件也已成過去的歷史,又為何會如此被放大檢視?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人民太容易被媒體煽動,導致只看見片面的訊息,便隨之起舞。若是311事件後,媒體大幅專題報導日治時代台灣人民受欺凌的畫面,我相信會有一票人突然冒出示意台灣不應捐款給日本。
今日結論:批評任何事,都應對事而不對人。拿些過去的因素做衡量,不只使事件失焦,更毫無益於事件發展。
如欲閱讀更多反省內容,請見 每日反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