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承受形體而出生,就執著於形體的存在,直到生命盡頭。它與外物互相較量摩擦,追逐奔馳而停不下來。終身勞苦忙碌,卻看不到什麼成功;疲憊困頓不堪,卻不知道自己的歸宿。
2.從事內心修養的人,不受哀樂情緒波動的影響,知道這是無可奈何的,就坦然接受為自己的命運。
3.所謂的善,不是指仁義,只是隨順性命的真實而已;所謂的聰,不是要能聽見別人,只是要聽見自己而已;所謂的明,不是要能看清別人,只是要看清自己而已。
4.天下人都知道要追逐他所不知道的,卻不知道要探索他已經知道的;都知道要責怪他所認為不好的,卻不知道要責怪他所認為好的,因才會造成大亂。
5.道不能靠人給予,德不能由外而來。仁可以靠有所作為來達成,義可以靠有所不為來實踐,禮只是互相虛偽往來。所以說,修道的人每天減少一點作為,減少又減少,最後達到無所作為的境界。
6.能隨外物變化的人,就是因為內心持守不變。他能安於變化,也能安於不變化。要能安然與變化相順應,就須合乎分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