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行動介面設計模式圖鑑》筆記

一、導覽

1.選擇導覽模式之前務必要先決定好你的資訊架構。

2.主要導覽模式:

(1)Springboard:上面有選單項目,是作為應用程式的入口。
個人化的 Springboard 可用來呈現個人資料和選單項目,通常有自訂功能來改變 Springboard 的版型。

*重要性相同的項目使用格狀版面,或使用不規則的版型來強調某些項目比其他項目重要,要考慮個人化和自訂的選項。

(2)List Menu:為應用程式的入口,它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包括個人化的清單選項、分組清單和進階清單。

*適合用於長標題或那些需要文字說明的標題,使用 List Menu 的應用程式應該在所有內部畫面提供一個選項,以回到 List Menu,通常是在標題列的按鈕,有一個清單圖示或以「menu」標示。

(3)Tab Menu:利用視覺化的方式區隔選取中的頁籤和其它頁籤,清楚指出選取中的清單項目,要使用容易辨識的圖示或有標籤的圖示。

*iOS 習慣把頁籤放下方;Android、Widows Mobile 習慣把頁籤放上方。

(4)Gallery:把每一則內容都呈現出來,可用旋轉式圖片播放(carousel),格狀版面或幻燈片展示呈現。

*適合用在經常會更新的內容上,人們會想瀏覽這些內容。

(5)Dashboard:提供關鍵績效指標(KPIs)的總覽,可點進去每項指標查看其他資訊。

*不要把 Dashboard 塞滿,要做調查來決定要包含的關鍵指標。

(6)Metaphor:用來反映應用程式的隱喻。

(7)Mega Menu:為一個大的覆蓋面板,有自訂的選單項目格式和分組。


3.次要導覽模式:

(1)Page Carousel:旋轉式的頁面播放。利用輕彈手勢快速瀏覽一組頁面,頁面指示器會顯示有幾頁,輕彈會顯示下一頁。

*適合用來瀏覽少量的頁面,要使用視覺指示器來反映畫面的總數和目前的畫面,輕彈是常用來瀏覽的手勢。

(2)Image Carousel:旋轉式的圖片播放。原理同上。

*適合用來呈現新的視覺內容,要提供視覺化的預設用途,利用箭頭、部分的圖片或頁面指示器,告知使用者還有更多內容。

(3)Expanding List:允許在同一個畫面上揭露更多資訊,輕擊圖示會展開清單,顯示個別的資訊。

*適合漸進式地顯露更多細節或選項。




二、表單

1.表單的模式:

(1)Sign In:輸入登入。輸入的內容要少。

*不要在登入畫面標新立異,要利用最佳慣例讓使用者容易登入,並提供忘記密碼的取得方式。

(2)Registration:輸入註冊資訊。輸入的內容要少。

*1.避免使用橫式標籤。
*2.要簡短,所有欄位和註冊按鈕最好都在一個畫面裡,要讓已成為會員的使用者容易登入。

(3)Checkout:結帳表單。把多個畫面合併到一個清單,並使用裝置標準控制項。

*把頁面和步驟減到最少。

(4)Calculate:計算機表單。要把輸入和視覺化結果緊密關連在一起。

*設計和版型要使用標準的表單慣例,最好在同一頁裡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結果。

(5)Search Criteria:搜尋表單。查詢條件必須限制在必要的欄位和提供合理的預設值。

*盡可能把所有條件放在同一頁裡。

(6)Multistep:多步驟表單。要顯示出目前的步驟和所有步驟數。

*要告訴使用者他們的位置和他們接下來的方向。

(7)Long Form:長表單。把按鈕放在表單下方。




三、表單和清單

1.表格和清單的模式:

(1)Basic Table:標準的表格,有固定的分欄表頭和格狀頁面,行列的背景色以兩種顏色相間。

*避免使用深色的格線和直式分隔線,把文字置左、數字置右,不要塞滿整個畫面。若有太多資訊無法放入同一個畫面裡,則使用其他模式。

(2)Headerless Tables:無表頭的表格以比較高的行列為特徵,顯示一個物件的多個變數,以及沒有分欄標籤,每一行的標題字型較大、其他資訊的字型較小。

*1.適合用來呈現項目組合和查詢結果。
*2.每一列最多放三行資訊,比較不重要的細節要使用較小和較淡的字型。

(3)Grouped Rows:行列分組。

*要以視覺化的方式區隔摘要和表格裡的其他行列。

(4)Fixed Column:固定欄位模式。

*提供視覺化的預設用途,指出哪一欄是固定的,以及滑動可以揭露更多資料。

(5)Cascading Lists:層疊式清單。

*使用扁平的資訊層級來避免深入下探應用程式(超過三層)。

(6)Editable Tables:可編輯表格。

*當需要輸入大量的資料或需要大量的編輯時,避免使用此模式。

(7)Tables with Visual Indicators:折線圖和圖示能提升表格的資訊呈現。

*選擇能夠立即辨識出來的視覺指示器,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圖示。

(8)Overview plus Data:每行資料的上方呈現表格內容的總覽或摘要。

*總覽要放在資料上方,且容易一眼就明瞭。




四、查詢、排序和篩選

1.查詢的模式:

(1)Explicit Search:外顯查詢。仰賴一個明顯的動作來執行查詢和查看結果。查詢結果通常出現在搜尋列下方的區域裡。

*1.考慮合併使用外顯查詢模式和自動完成模式。
*2.要在欄位裡提供清除按鈕和取消查詢的選項,要利用回饋顯示查詢正在進行中。

(2)Search with Auto-Complete:自動完成。使用進度指示器作為回饋。

*若結果顯示會有延遲的話,要出現回饋;考慮在查詢結果裡強調相符的查詢詞。

(3)Dynamic Search:動態篩選。輸入查詢詞會自動選畫面上的資料。

*適合有限的資料組。

(3)Scoped Search:設定查詢條件。

*根據資料組提供合理的範圍選項,約三至六個。進接查詢功能考慮用一個查詢表單。

(4)Saved & Recent Search:提供已儲存的和最近的查詢讓使用者做選擇。

*已儲存的查詢通常需額外的步驟,為之後的參照命名一個查詢,而最近的查詢則會自動儲存和出現。

(5)Search Form:有一個輸入多個條件的獨立表單和一個明顯的查詢按鈕。

*把輸入欄位的數量降至最低。

(6)Search Results(View Results):一旦執行了查詢,可在同一個畫面上呈現結果。

*標示回傳的結果數,用延遲載入的方式取代分頁。


2.排序的模式:

(1)Onscreen Sort:畫面上的排序可以提供簡單的單擊方案,把排序項目放在畫面的上方或下方取決於其它畫面元素。

*清楚顯示哪個項目在選取中或「開啓中」,如果項目標籤不適合放在雙態觸變按鈕列裡,則使用 Sort Order Selector 模式。

(2)Sort Order Selector:選擇器模式。有很多用來選取不同介面控制項。

(3)Sort Form:將排序和篩選的項目合併在同一個畫面。

*使用此模式前,要考慮有效率的排序項目雙態觸變,或排序選擇器模式。


3.篩選的模式:

(1)Onscreen Filter:畫面上的篩選項目根結果或物件清單呈現在一起,輕擊即會篩選。

*1.不要把這個篩選模式當作主要導覽,而是用來分組和篩選內容。
*2.要顯示選取中的篩選項目。

(2)Filter Drawer:篩選抽屜。可用來顯示篩選項目,點擊把手會開啓抽屜。

(3)Filter Dialog:篩選對話窗。需要使用者選取一個篩選項目或取消動作。

*項目清單要短,避免捲動,若是比較長或多選的篩選項目考慮使用 Filter Form。

(4)Filter Form:條件式篩選表單。




五、工具

1.工具的模式:

(1)Toolbar:工具列。包含一些用來做畫面層級的動作工具。

*通常出現在畫面下方,包含畫面層級的動作,選擇容易了解和辨識的圖示,或使用標籤加上圖示。

(2)Option Menu:可包含畫面層級的動作,不過可透過一些不同的方式來存取和呈現。

*盡量要用直接互動,不要把導覽藏在 Option Menu 裡,若有一個針對畫面的單一動作,考慮用 Call to Action Button 模式。

(3)Contextual Tools:脈絡工具可用在畫面上的一個特定物件。

*盡量要用直接互動,若需要按鈕,按鈕應該出現在可行動的物件旁邊,並選擇熟悉的圖示或使用文字標籤。

(4)Inline Actions:行內行動,可用於畫面上的一個特定物件,不過這些動作是會一直出現的。

*盡量要用直接互動,若需要按鈕,按鈕應該出現在可行動的物件旁邊,並選擇熟悉的圖示或使用文字標籤。一個物件最多有一到兩個行內行動。

(5)Call to Action Button:行動呼叫。

*不要把行動呼叫藏在選單裡,要讓它清楚(高對比)明白(清楚地的標示)。

(6)Bulk Actions:批次行動。

*最好在編輯模式裡處理像刪除和重新排序的批次行動,要清楚提供離開模式的選項。

(7)Multi-State Button:按鈕同時擔任觸發和回饋機制的角色。

*適合用在一連串有限的畫面中依次被執行的行動,這些行動彼此緊密關聯。




六、圖表

1.圖表的模式:

(1)Chart with Filters:利用時間控制項或其他篩選功能來加強一個基本圖表。

*1.若你打算提供時段篩選,要提供大量的空間給觸控目標。
*2.使用對齊畫面下方的控制項。
*3.要動態更新圖表,而不是使用「Apply」按鈕。

(2)Preview Window:不用點擊即可提供更多的脈絡和歷史資訊,傳達隨著時間所產生的資料變化。

*圖表的本質應該決定預覽視窗是唯讀或互動的,若是互動的,要使用夠大的觸控目標。

(3)Overview plus Data:把圖表當作總覽用。

*要測試圖表,看看使用者是否能回答三個問題:主題是什麼、重要資訊是什麼、重要資訊的價值是什麼。

(4)Datapoint Details:以不同的互動來顯示資料點的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透過 onHover 來顯示,要考慮透過 onTap 來實作資料點的詳細資料,提供使用者想要的額外資訊。

(5)Drill Down:點擊圖表就能進入資料。

*邀請使用者往下探索更多資料,要使用麵包屑來顯示層級。

(6)Zoom:放大或轉向螢幕。

*邀請使用者轉到橫向使用全螢幕檢視,裝置轉回直向時自動讓導覽恢復原狀。

(7)Pivot Table:樞紐分析表。

*把樞紐分析表的選取和結果圖表放在一個畫面裡,動態套用選取。

(8)Sparklines:微圖。以小尺寸和高密度為特徵的資訊圖表,以簡單扼要的方式,呈現跟測量數據相關的趨勢和變異。

*考慮合併使用 Sparklines 和 Drill Down 模式來揭露完整的圖表詳細資訊。




七、邀請

1.邀請的模式:

(1)Dialog:有說明文字的對話窗。

*對話窗內容保持簡短,並且要有別的途徑從應用程式裡存取說明文字。

(2)Tip:小技巧提示。

*小技巧要放在它們所指的功能旁,內容保持簡短,互動一旦開始就要消失。

(3)Tour:導覽。按照畫面和功能,依序探索應用程式,提供最後的邀請。

*從使用者的角度,強調應用程式的主要功能,保持簡短並吸引人。

(4)Video Demo:影片介紹。

*提供常用的影片功能。

(5)Transparency:透明層。一般出現在首頁,是一個透明的圖層,有使用圖表放在真的畫面內容上方。

*互動一旦開始,透明層就要消失。

(6)1st Time Through:融合在畫面設計理,維持在介面裡,直到取代它們或執行了動作。

*利用圖片或其他視覺線索清楚區隔邀請和其他內容。

(7)Persistent:持續的邀請內建在畫面裡,一直都看得見。

*保持簡短,利用圖片或其他視覺線索清楚區隔邀請和其他內容。

(8)Discoverable:顯露的邀請。設計成執行像輕彈或滑動的常見手勢時就顯示出來。

*常用於執行資料的重新整理。




八、回饋和預設用途

1.回饋的模式:

(1)Error Messages:錯誤訊息。以平鋪直述的語言來表達,精確地指出問題,並提供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要讓錯誤顯而易見,用畫面裡的訊息代替強制回應對話窗。

(2)Confirmation:執行動作時的確認視窗。

*不要打斷使用者的流程。

(3)System Status:系統狀態的即時回饋。

*針對可能費時較久的操作,提供一個取消選項。


2.預設用途的模式:

(1)Tap:可點擊的控制項。

*運用斜角和陰影之類的視覺設計技巧來指出可點擊的控制項。

(2)Flick:顯示邊緣告知使用者有更多東西可看。

*使用液面指示器或顯示下一個項目的邊緣,來提供輕彈會揭露更多項目的預設用途,避免使用粗的捲軸。

(3)Drag:拖拉控制。指出一個項目可以被移動、重新整理或重新排序,適合用在清單裡的項目上。

*使用可辨識的圖示,考慮一起使用邀請,讓使用者知道有這個功能。




九、協助

(1)How To:如何使用應用程式的簡單說明。

*在 How To 裡合併使用畫面截圖、插圖和文字來溝通。

(2)Cheat Sheet:以輕量化的方式來介紹畫面上的所有元素。

(3)Tour:導覽。可在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時提供,之後並能隨時存取。

*最好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強調應用程式的主要功能,要保持簡短和看起來吸引人。




十、反面模式

(1)Novel Notions Anti-Pattern:把舊式的互動模型移植到新平台上,並使用非標準的介面元件。

*專注在和新功能和內容,但介面仍以最佳慣例為基礎。

(2)Metaphor Mismatch Anti-Pattern:不當使用一個控制項或圖示,例如以少見的方式使用熟悉的圖示,應用程式的概念模型不符合使用者的心智模型。

*從圖示和控制項到概念模型,都應使用常見的方式。

(3)Idiot Box:無緣無故出現對話窗。

*避免打斷使用者的流程,只有在採取不能挽回的動作時才顯示一個確認對話窗。

(4)Chart Junk:圖表裡的視覺元素對理解圖表上的資訊是不必要的,或者這些元素會轉移使用者對資訊的注意力。

*只在圖表和圖像裡使用對傳達圖表上的資訊有必要的視覺元素。

(5)Oceans of Buttons:頁面出現大量的按鈕。

*用標準模式來顯示頁面層級的行動,項目層級的行動則用脈絡工具來代替重複的按鈕,頁面層級的行動在視覺上要跟導覽元素有所區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