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Mr. Jamie網路創業七堂課】讀後感
1.創業成功之道,就是讓「客戶取得成本」小於「客戶產生的價值」
2.提高LTV的方法,就是讓你的產品更好,讓客戶願意負更多的錢,來消費更多次。而壓低CPA的方法,則是拼命的最佳化你的客戶取得方式,如果覺得關鍵字廣告太貴,可以試試病毒化的社群媒體行銷
3.Hacker創業的10條實作創業心法:
(1)問「為什麼不能」,而不是「可不可以」
(2)問別人「為什麼成功」,而不是「有多麼成功」
(3)評估「為什麼他們會失敗」,而不是「他們太笨」
(4)「測試」界線,而不是「接受」界線
(5)「人」也是一種系統
(6)Hack自己
(7)邀請別人來Hack你:讓對手盡量發掘你的漏洞,好讓你能迅速地補起來
(8)永無止境的追求效率
(9)對任何事情充滿關心、好奇
(10)試圖影響你身邊的人
4.創業最重要的,不是技術、不是產品、不是行銷、不是人才,而是「堅持」
5.Feross學到的教訓:
(1)沒有人知道自己在幹嘛、會有什麼後果
(2)不用執著於「成功」創業家的話,誰願意承認自己當初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呢?
(3)你沒辦法預測什麼會成功
(4)你可以創造命運
(5)不用跟其他人比較
6.當你放開心胸,後退一步,讓這個世界自己來找你,因為你必須考慮所有的選擇,當然更能抓住機會。也因為你沒有既定的答案,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自己運氣很好
7.Ben Horowitz所寫的「Peacetime CEO/Wartime CEO」:
(1)治世CEO知道要打勝仗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範;亂世CEO打破規矩來獲勝
(2)治世CEO只看大方向,把決定權下放;亂世CEO連再小的細節都不放過,如果它違背了公司的走向
(3)治世CEO花時間建立文化;亂世CEO讓戰爭來定義文化
(4)治世CEO有很多備案;亂世CEO知道很多事情你沒辦法控制
(5)治世CEO利用領先優勢;亂世CEO就算領先也是恐懼萬分
(6)治世CEO努力當個正人君子;亂世CEO有時候故意當個小人
(7)治世CEO盡量減少衝突;亂世CEO有時故意製造對立
(8)治世CEO力求團隊的支持;亂世CEO不刻意尋求共識,也不容忍反對意見
(9)治世CEO設立光榮的願景;亂世CEO忙著打仗,根本沒時間讀那些沒創過業的管理顧問寫的書
(10)治世CEO培訓員工讓他們滿意於工作、發展生涯;亂世CEO培訓員工好讓他們在戰場上不會被痛宰
(11)治世CEO說我們要做第一或是第二,否則就出場;亂世CEO根本沒有任何東西是第一、第二,所以也沒空理這種規矩
8.注重「學習」的團隊成功的機率很高
9.只有一個非技術人員的團隊成功的機率很低
10.專注在商業模式上而非產品上的團隊成功的機率很高
11.開發不需要網路效應的產品有較高的成功機率
12.技術和商務並重的團隊有較高的成功機率
13.以「改變這個世界」為目標的創業家往往是最成功的
14.在還沒找到PMF前,專利跟成功機率關係很低,團隊往往把專利的重要性高估了
15.達到PMF往往比預期的還多出2~3倍的時間
16.沒有募資過的團隊對市場規模的錯估往往高達100倍
17.過早規模化往往是失敗最重要的原因
18.B2C vs. B2B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成功的創業團隊有「自動化」、「社交行為改造」、「整合化」和「挑戰者」等四種
19.Jason Goldberg整理的13 Things You Must Do Every Week As A Startup CEO:
(1)記住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2)記住你需要的是一流的團隊
(3)注意你散發的價值觀
(4)花75%的時間在產品上
(5)檢視數字:指的是成長的數據。訂定你的3~5個KCI,然後每周追蹤它們,了解它們為什麼成長,為什麼沒有成長。把你的分析寄給整個團隊,讓大家知道他們該追求什麼
(6)多運動
(7)尋求回饋
(8)離開辦公室
(9)讀網誌、寫網誌、參與討論
(10)管理現金
(11)計算投資效益
(12)一定要快樂
(13)愛上這一切
20.打造強力創業團隊的重要次序:
(1)當一個好教練
(2)把權力下放給團隊,千萬別事必躬親
(3)對團隊成員的成就和心情保持高度的興趣
(4)不要優柔寡斷,注重生產力和用結果來證明一切
(5)用心在溝通上面,並聆聽團隊的聲音
(6)幫助你的團隊成員計畫他們的生涯
(7)團隊必須知道你有一個非常清楚的願景和策略
(8)擁有關鍵的技術能力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1.Bill Swanson所寫的「書上沒寫的管理守則」
(1)學會說「我不知道」,如果正確使用,你應該會經常說這句話
(2)「出來」比「進去」難很多
(3)如果沒有人批評你,那表示你沒做出什麼事
(4)試著找出這個世界「缺少了什麼」,大多數的人只看到如何改進既有的東西
(5)找一個你可以把事實跟他說的夥伴
(6)常常檢視你們在做的事情,然後確定帶來的價值是你們想要的,千萬不要陷入「慣性作用」中
(7)無論是個多小的任務,你都要全力以赴
(8)堅持到底常常是勝敗的關鍵,最差的就是開了很多專案,然後通通草草執行
(9)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要等其他人的進度,去追著他們,確定他們會如期完成他們的部分
(10)你必須要重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一直到成功說服其他人加入你,或是被說服為止
(11)溝通必須要「言簡意賅」
(12)養成抓住最核心重點的習慣,任何事情都應該要能用30秒快速解釋
(13)努力確定團隊裡的所有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應該如何預期,千萬避免突如其來的噩耗
(14)千萬別隨意跟其他人的上司抱怨,一封CC他老闆的email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
(15)當與外界溝通的時候,記住,你代表著你公司的形象
(16)當碰到緊急情況時,冷靜才是最重要的技能
(17)養成習慣作快速且乾脆的決策
(18)你只會留下1/3你讀過的,1/2你聽過的,但是你會記得 100% 的感受
(19)一個對你很好,但是對服務生很兇的人,不是一個好人
(20)千萬別忘了幽默
(21)一定要玩得很開心,你的夥伴、客戶,都會被你影響
22.大公司在做的事情,是「執行」已經找到的商業模式;而身為一個新創公司,你的重點是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商業模式」。你應該做大公司在做的事情的相反。謹記,新創公司≠大公司的縮小版
23.訂定種子期目標:在談股權分配之前,你必須要知道你們要放多少錢進公司。你可以大略估算一下6個月需要的資金,包含幾位創辦人要領的薪水(創辦人間的薪水最好是相當),通常必須是市價的3~5折,它應該比較接近2萬,至多不能超過5萬
24.股權分配:假設大家都得拿出錢的情況下,如果有人存款比較多,有人拿不出錢,那可以用私下借貸的方式(搭配「可轉換債」:如果B還不出錢,就把股權交給A)。但最少每個人都得拿出一些錢,因為燒別人的錢不會痛,燒自己的錢才會珍惜
25.股權分配原則的建議:
(1)絕對不能有50:50的情況
(2)不要比誰投入的工作時數高,產出的價值才是重點,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
(3)盡量傾向平均分配
(4)重點是未來
(5)把所有想法、顧慮、不滿、需求全部都講出來
(6)都不公平就是公平
(7)把大家心目中的分配各自寫下來,之後再全部攤開來討論。每個人解釋各自的原因,最後再一起得到一個結論
26.身為一個創業者,你沒辦法控制「市值」的創造,因為那要看資本家買不買單。但是你絕對有辦法控制「價值」的創造,因為那就是不斷的去做出人們想要的東西
27.財富是你想要東西的總稱,而不是金錢
28.一個企業真正的本質應該是要建立財富,建立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29.關於「生意」的幾個提問:
(1)你靠什麼賺錢的?
(2)你賣得是什麼?
(3)當客戶給你錢,他換來的是什麼?
(4)誰是顧客?需求是什麼?
(5)市場有多大?成長有多快?
(6)有誰在跟你搶?
(7)你必須要學會賣
(8)你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9)你的夢想在哪裡?
(10)這筆資金投資下去,你可以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30.無論從廣告訊息、產品的設計、介面、資訊、網站本身,甚至到標價,你都應該讓消費者容易了解
31.如果你讓人們很容易了解他們要付多少錢,買到的是什麼,那他們掏出錢包的機率就會大很多。「購買決策」和「結帳」這兩個的動作絕對是產品/品牌體驗的一部分,因此你必須要用心的去設計這些過程。
32.賣方往往以為自己是在跟另一個產品競爭。其實錯了,你根本就是在跟「不買」這個決定競爭
33.網路是一個講求轉換率的行業,而簡單的定價策略就是大幅提昇它最好的方法
34.現代的創投,根本沒有人要看你的創業計畫書。因為當你花了三個月、半年,寫完你的大作之後,市場早就已經改變了。
你必須把你要做的事情,用短短的篇幅,說一個動人的故事大綱,演一齣精采的電影預告,讓他們想要約你來把整個劇情都看完,而你只有6張投影片、五分鐘的機會。VC們想了解的重點是:
(1)你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有沒有市場性?
(3)有什麼競爭對手?
(4)目前可能的解答(產品)是?
(5)你們的團隊(對於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過人之處?
35.2倍的成長預算表:首先,建立一個三年的預算表,假設公司組織每年線性成長100%: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有2個人,那6個月後再加1個人,再6個月再加1個人;接著把其他的費用(房租、水電、雜費)以一些合理的線性假設填入。
如果你還沒有贏輸,那假設到了第三年底才會達到單月損益兩平,從那裡往前保守的推估營收成長的速度:可以用線性或是加速。如果你已經有營收,那假設第二年底損益兩平。如此,你就能得出整個公司每個月的現金流量以及現金水位等數字
36.18個月所需資金:看看接下來的18~24個月,你至少需要多少現金才能支應你的2倍組織成長,這就是你應該要增資的數字
37.20%的新股票:看看你公司目前已經有的資本額,用這個去反推新發行20%股票(也就是原始股數的25%)來募上面的金額,並計算隱含的股價/公司價值大約是多少,如果這個價格高得離譜,那你可能要先辦一輪公司內增資,才能把價格壓下來
38.當創業變得「便宜」,新創團隊的勝負關鍵就不再是比較誰的「本比較粗」,而變成一場「效率」和「生產力」的競爭
39.創業的不同點:
(1)創業開始:
PG:找到可以支持3個月開銷的種子資金,啟動項目
JL:自己先存一點錢,確定半年一年不會餓死,就開始做吧
(2)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
PG:需要時從天使或創投那裡拿更多的資金
JL:錢反而是次要,你需要的是找能幫助你的人,然後用投資把他們綁進來
(3)創業的神奇公式
PG:開始一家創業公司,努力工作4年,然後賣給某個人,解決錢的問題
JS:一點一點建立偉大的公司
JL:重點是這家公司的價值、成長潛力,如果你建了一個好公司,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4)創業基本原則:
PG:與聯合創始人工作在租來的公寓裡是最有生產力的階段
JS:建立公司,公司是偉大的工作地點
JL:一開始的階段是最有開創力的,找到PMF/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後,就必須建立制度,其實是一門更難的工作
(5)創業的規範:
PG:儘早做出原型,然後不斷的完善,不需要規範
JS:實施之前製定規範
JL:找到 PMF 前,可以開始想規範的事情,但是不必急著實施
(6)創業步驟:
PG:不要提步驟,只要發布你的產品
JS:儘早確立步驟,更好程式管理的12步
JL:過程中不斷的去優化開發、原始碼管理的流程
(7)創業計畫:
PG:當事情發生時,偉大的黑客計劃自己,沒有必要為事情做計劃
JS:為每件事做計劃。你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時期,早期bug追蹤等
JL:腦海中永遠都要有B方向和C方向,但是不用想得很仔細,那會浪費了時間
40.不斷的更新產品,不斷從使用者的回饋中求進步、找成長、累積用戶
41.這個世界沒有爛Idea,只有不會執行的團隊
42.創業最常犯的錯誤:
(1)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大多創業人都是技術、開發出身,所以沒有想到要創造一番事業,除了做出人們想要的產品之外,還需要組織一個高生產力的團隊
(2)過份放大了Idea的重要性:在現在講求「速度」、「市場回饋」、「不斷調整」的精實創業世界,愛上自己的創意,只會讓你忽略了使用者的聲音,變成曲高和寡的藝術家,做出市場不要的產品,那離成功,只會越來越遠
(3)一股腦兒的拼命:你選擇的策略是什麼?有沒有實踐精實創業的精神?現在在做什麼實驗?哪些功能可以暫時不用作?想要了解市場的什麼面相?有沒有取得有效的數據?如何判斷數據?開發的工具是什麼?協作的平台是什麼?要不要用雙人開發來增進效率?你必須要先確定這些問題,才能用最高的效率工作,否則花再多努力也是白搭
(4)花太少的時間在收集新知:創業人太常專注於自己的小小領域,卻忽略了其實相同產業,甚至是不同產業的公司在做的事情
(5)對團隊成員優柔寡斷:錯的事情就是錯的,你必須要嚴肅的糾正。不適合的成員就是不適合,你必須要勇敢的和他分手。否則你不但會浪費團隊的時間、股東的資金,更會傷害創業成功的機率,對不起每一個參與的人
43.避免造成創業失敗的陷阱:
(1)錢燒完了:
精實創業:只把錢花在最有效率、生產力的地方
Product/Market Fit優先:大多時候找PMF是不需要 (一大筆) 錢的
假如明天開始創投都垮了:即使你拿到一些資金,你要當作你永遠不會再拿到更多
Hack Everything:管理、行銷、人事、營運,所有的事情,都去想要怎麼把錢花得更有效率
(2)團隊分裂:
明確的分工:共同創辦人間要有明確的分工,一個事情就要有一個總負責人,關於這件事情,大家都要聽他的話
認清決策一定會有錯誤:有些人一旦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就陷入一種看好戲的心態,等著看對方出糗。這對於團隊一點好處也沒有,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麼會成功,什麼會失敗。如果這個決策最後失敗了,原因往往也跟你預測的不一樣。全部的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如果團隊決定了一個方向,那每個人都必須要盡全力讓這個東西成功,失敗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每個人的學習機會。
開門見山的溝通:養成什麼話都說出來的習慣,如果連這麼小的團隊都有溝通上的障礙,那你們注定失敗
(3)市場不對:
專注在找Product/Market Fit:PMF的重點是市場的需求,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功能酷不酷,設計炫不炫
選一個大/成長/多金的市場:大不一定要是幾億人,如果有300~500萬人有這樣的需求,而且每個人都有很高的付費意願,那也是很棒的市場
適時Pivot
(4)爛咖投資人:
只跟「你需要的人」拿錢:在找到PMF前,其實你不太需要錢,所以如果你跟這個人拿錢,應該只是為了你需要他成為你的支持者,幫助你找到PMF
做好你的功課:拿錢之前,先跟別人聊聊,確認這個投資人帶來的是價值,而不是毀滅
過半:找到PMF之前,你需要能夠快速Pivot,在那之前讓投資人過半,是很不好的架構
董事會:在找到PMF之前,董事會其實沒什麼功能
44.創業的謬誤:
(1)過度看重SWOT分析:你該分析的是
1.Set objectives
2.Generat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3.Evaluat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4.Monitor results
5.Gain commitment among the stakeholders during each step of this process
(2)誤解績效獎金:除了「業務」之外,一般的員工,尤其是當你在做網路創業這種創造新知識的工作,根本無法事先定義「績效」,然後事後再依據這些定義來「獎勵」員工:你怎麼可能在半年前就知道你要pivot?所以,還不如讓每個人都成為公司的股東
(3)整天腦力激盪:好的ideas不是叫一群人到會議室,把他們關在裡面72小時就可以生出來的。相反的,好ideas往往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碰撞後,突然有一天跑出來的
(4)迷信廣告投報率(ROI):你要的是買單的客戶、付錢的消費者,就這麼簡單而已
(5)比較Facebook粉絲人數:粉絲數再多,如果他們不是活躍的,對你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重點是這些人會不會買你的東西、會不會向他們的朋友推薦你的品牌?
(6)崇拜專家和大神:人家跟你講一件事,你要去了解背後的原理和因果,然後形成自己的判斷
45.如果你的程式想讓人讀懂,那麼撰寫文件是非常重要的:
(1)文件是個人的:你以後一定會回來改這些程式,如果要讓未來的自己更快進入狀況,把事情搞定,今天請你務必把東西寫清楚
(2)文件是清楚的:如果你不把你推出去的程式碼講清楚,那根本是在幫自己找麻煩,以後一定會出現一堆bugs、困惑的同事,最後搞得自己更累而已
(3)文件是可以測試的:因為你必須要把程式的邏輯解釋清楚,這讓你重新思考自己的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符合原始精神,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為了不在寫文件時陷入無法解釋的難關,這也迫使你簡化每一個功能,把一個複雜的東西切成好幾個功能
(4)文件是可以比較版本的:好的文件可以讓版本間的比較更容易,也讓團隊合作更有效率
(5)文件是行銷:透過好的文件,可以讓下載你軟體的人更容易開始使用,這也大大提升了轉換率
46.你應該這樣徵才:
(1)只請A咖:A咖只想跟A咖一起工作,如果你先請了一個B咖,那千萬別想再請到A咖。更重要得是請得了 A 咖,你還必須管得動他們。自己沒有三兩三是不行的,就算沒辦法寫code,你也必須要能掌握程式裡面所有重要的邏輯
(2)找到那些跨級挑戰者:去找有二、三年經驗,正在一步步往重量級邁進的中生代新星,他們還很飢渴,很需要嚐嚐成功的滋味
(3)永遠都在徵才
(4)不要擔心「空缺」:重點是一個人的能力、進化的速度和他與團隊合作的態度,如果這些都合乎的話,那角色是可以生出來的
(5)態度比高度重要:你要的是肯學習、想進步、重視團隊合作的人
(6)文化、文化、文化:前面幾個員工,決定了你公司的文化
(7)別賣狗肉:你要注意千萬不要過份誇大,在你願景的範圍內,用力的賣你公司的好,但是別讓他有過度的期望。因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最好是賣到足夠讓他加入,然後自己去體會公司還有什麼的好
47.我們無法預測軟體開發中每一個項目的時間,是因為這些工作的本質就是「創造新知識」。開發軟體的目的是創造「自動化的流程」,一但目標達到,自動化的流程就可以在可預測的時間裡面重複地被執行。因此,我們在做的事情是讓未來從不可預測,變得可預測
48.你沒辦法管理開發時間,也無法控制bug什麼時候要出現,但是你可以管理「生產力」
49.管理「生產力」的方法:
(1)兩人小組
(2)每日早會:每天早上固定開一個快速早會,全部人都站著,每個人依序報告昨天的進度,碰到的問題,和溝通彼此程式間該如何傳遞資料。這讓團隊明確的知道彼此的進度,也省去很多溝通不良的麻煩
(3)高效率的工作環境
(4)隨時找得到使用者:代表「使用者」的那個人(通常是PM),最好是使用者本身,必須要隨時在現場,幫團隊解釋開發上細節不明確的地方
(5)設定上線時間:雖然你沒辦法知道每一個子項目會花的時間,但是你可以設定一個上線的時間,然後所有的人通力合作在那個時間之前,盡可能做出一個可以推出的版本
50.Andres Taylor的十年的程式設計經驗教我的十件事情:
(1)物件導向比你想像中的還難,很多
(2)程式設計師最重要的技能:溝通
(3)你必須要學會說「不」
(4)如果所有的事項都一樣重要,那意思是它們都不重要:無論如何必須把先後順序排出來
(5)千萬別把事情複雜化
(6)深入問題的核心,但是不要被困住了
(7)非常清楚的了解其他人在做的事情,無論是行銷、設計、客服
(8)你的同事就是你最好的老師
(9)無論如何最後的產品必須是好用的
(10)這世界上總會有一些混蛋
51.Dare Obasanjo的十個軟體專案注定失敗的跡象:
(1)第一個版本就想做太多功能
(2)採用太新的技術平台
(3)「複雜的問題,需要複雜的解法...」
(4)團隊人手不足
(5)成員開始隱藏進度落後的事實和原因
(6)不斷更改、增加的需求
(7)不知道客戶在哪裡
(8)2.0症候群:後繼版本非要更大、更強、更美
(9)與公司裡面另一個很有份量的產品競爭
(10)根本從一開始就選了一個你無法解決的大問題
52.當你在設計UI時,第一個必須要考慮轉換率(流量轉為客戶),然後才是美觀和舒適
53.Ruben Timmerman的十個成為一流UX開發者的必備能力:
(1)永遠在找新工具:你的工作就是永遠都要對舊工具不滿,不停的找新工具來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產品更棒
(2)建立流程才是重點:除了開發新的介面體驗,你還必須要守護前端程式碼、速度、注意規模化、品質等等,所以建立起一套循環流程,你才能事半功倍
(3)溝通、溝通、溝通:和使用者溝通、和後端開發者溝通,你必須要參與這些會議,因為你是品牌體驗的最終守護者
(4)了解工具和目的:你必須要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些工具是幹嘛的,要幫助你做到什麼。大多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轉換率,但是到底要轉換什麼,你必須要清楚的了解,而不是別人說了就算
(5)美感
(6)勇氣和說服力:大多數的轉換率測試會是失敗收場,所以你必須要不斷的嘗試,還要能夠說服團隊裡面其他人,這些測試是有意義的
(7)以滿足使用者和提升轉換率為最高榮譽
(8)寫人看得懂的程式:記住,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需要使用這些程式碼
(9)速度是最重要的體驗:速度是一個網路應用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給使用者留下最深印象的體驗,無論如何,你都必須要不斷的優化
(10)很快的做出樣版:用Balsamiq這類的工具很快的做出一些樣板,讓大家的討論可以更有效率
54.pivot的真正意思,就是從你的產品和市場互動的結果,挖掘出一個新的方向,然後調整組織的策略,重新出發
55.身為一個創業團隊,沒辦法保證一招就可以擊中消費者的要害。客戶的需求是需要「驗證」的,需要透過不斷的測試、轉換方向、改良、精進,直到有一天終於把你的產品修成客戶想要的東西。
你必須要在有限的資源下,多方實驗去深入了解客戶的胃口,才能夠有機會在資源耗盡前,找出一個可以滿足他們需要的產品
56.Eric Ries的五個賈伯基本原則:
(1)堅持做出更符合願景(和客戶需求的產品),不停的改進、改進、改進
(2)選擇有潛力的市場
(3)努力的去了解客戶的想法,然後針對那些「設計」可以創造價值的問題去解決
(4)嘗試一些產品,但是千萬別太多,保住資源才能做更多實驗
(5)一旦發現一個產品不行,趕快重新來過
57.創業成功最重要的那一步,就是確定你的下一步
58.與其試著分給使用者微不足道的小錢,讓他們對這整件事感到失望,還不如送給他們無上的榮耀,讓他們對小小的成就覺得自豪
59.Joe Tripodi的Coca-Cola Marketing Shifts from Impressions to Expressions:
(1)認清消費者能夠產生的品牌資訊遠勝過你的
(2)關鍵在「流動又能聯想」的內容:「流動」的內容也就是病毒的內容,它讓消費者看了之後會有迴響,還很容易分享。但千萬別忘了「聯想」,如果看完內容又分享之後,卻不會想到你的品牌,那還是失敗
(3)認清消費者才是品牌的真正主人
(4)全公司都必須要知道:經營品牌再也不是行銷長一個人的任務,全公司的人都可能在社群媒體上代表品牌發言,所以你必須要讓所有人知道什麼東西消費者喜歡,什麼東西他們會討厭
(5)當社群的「推動者」,而不是「管理者」
(6)反駁?還不如讓粉絲先替你出頭:當你在社群媒體上受到攻擊時,先讓忠實的粉絲們有機會替你辯護,這也可以讓社群有更活躍的互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好認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