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兩岸青年創新論壇」觀後感
禮拜一時與競磊、皇銘去聽了30雜誌所舉辦的「兩岸青年創新論壇」演講,雖然做了翹課的不良示範,但卻令我收穫滿載。
第一位講者是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先生,開場的螢幕寫著斗大的兩行字:「沒有溫世仁,就沒有30雜誌」。
高先生大略說明30雜誌的創刊原由後,便撥放溫世仁先生生前的影片。片中有提到21世紀是個知識領導的時代,因此,如今「創新」遠比過去所強調的「效率」來的重要!另外,溫世仁先生也提到若要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必須靠自己的努力與能讓你架高的平台。而要架設這平台,必須靠企業以及政府的努力(如企業提供員工學習的機會等),才能讓你發光發熱。
第二位是嚴長壽先生,這次他要說的主題是「公益轉動世界」。演講的一開始,他就闡明了公益的廣義定義:「無私、無我的工作精神」。由此可知,無論何時、何地,都有做公益的機會,例如分享自己的idea、主動與他人分擔工作等。再來,嚴先生也針對那些空想而不去實踐的人做了些批評:「現今有許多人抱怨因自己的時間不夠多,所以無法抽身來行善做公益。仔細想想,我們從出身就是被照顧,等到我們成家立業就換我們照顧別人,最後到我們邁入老年,得了一身疾病後又換別人照顧我們。這樣看起來,似乎都沒有時間實踐自己的夢想。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最後,他分享了自己在台灣偏遠地區看到的情況-中空社會。因為市區的工作機會較多,因此在中間的青壯年人都到外工作了,留下的只剩孩童與老年人。而這樣的情況導致孩子沒有良好的榜樣能夠效彷,老年人只有辦法負責養育,而無法負責教育。因此,就算這些孩子擁有多麼優異的天賦,缺少了良好的教育,也是枉然。此外,這些偏遠地區的孩童也缺乏與人競爭的機會,例如考取教師,現今若不到外補習,幾乎無法順利取得教師執照,而他們又哪來的錢能補習呢?我想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再來的主題是談「創意轉動世界」,來賓有施崇棠、王偉忠、朱欽騏三位。
先從施董開始說起,他鼓勵我們應多「藍色思考」,也就是向大自然學習經驗,例如斑馬的黑白條紋可以散熱、蜘蛛絲的韌性等。再來他也提到21世紀改變的三件事:1.人與市場的關係2.左右腦開發的重要性3.藍色思考。另外,施董也提到該如何創新,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使用者,而不要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去設想。最後,總結了三個要點:1.培養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觀念,一定要麼利劍(技術、管理),以及把握機會2.模擬高手的傑作3.選擇難行的路才能創造卓越。
王偉忠先生則是提到若想創業,一定要有熱情,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另外,他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驗:「當太早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很容易會沒有廣闊的視野,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想要的目標,而不再繼續向前邁進」。最後,他總結的三個要點是:1.所做、所學的任何事,對將來一定會有幫助,因此即使是小事,也要認真去做2.萬事應願意,而非如意3.愈挫敗,愈能讓你獲取經驗,才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最後的朱欽騏先生則是點出「創意不應脫離原本的DNA」,並舉出mini cooper被BMW合併一事配合說明。其總結為:1.要有正確的態度與隨時保有熱情2.要先有熱情,才會有vision
午餐時間結束後則是換青輔會的主委來介紹政府提供的青創資金,其中,他也針對創新下了定義:「重組生產要素」,而這生產要素包含的太廣了,換句話說,就是顛覆傳統的創造方式。最後,他也提到陸生強是強在態度,而台灣學生則是強在創意。因此,如何培養好的態度,將成為我們脫穎而出的必要關鍵!
最後的主題則是「社群轉動世界」,主要是在談創業,來賓有李開復、王興、許朝軍、王仁中。
李開復教授是自我看過他出版的「做最好的自己」,以及給大學生的七封信後,令我由生敬佩的偶像,這次會北上聽演講,老實說完全是因為他的關係。果然,這次又令我收穫不少!一開始他建議我們創業應找到業界的趨勢、沒人發現的爆發點,以及擁有果斷的執行力,也就是將思想付諸實踐。另外,他也建議我們應多與人分享點子、回饋他人,不要抱有自私的心態,分享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東西。最後他也建議我們,一定要有強烈的慾望,才能促使你獲得到想要的事物,而這強烈欲望的來源,也是來自於熱情。
第二位是王興先生,一開頭他就提到了:「創業失敗是必然,創業成功是偶然」,接著再敘述當初他因創辦社群的聚焦點過廣,而導致失敗,藉此告訴我們勝敗乃兵家常事。他也告訴創業者應熱愛你做的事,享受這段過程,而非決定勝敗的結果。失敗,只要重新調整好方向,再繼續向前邁進,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還沒停下腳步,就永遠不算失敗!最後,他所下的結論是:「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再來是許朝軍先生,他則是分享他所聽到別人的經驗、書上所學的知識,其中各種不同的矛盾,因此,他建議我們應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決定,也就是所謂的決勝力!沒有一套能適用在任何情況的方法,一定要適時的選擇、調整。讓我收穫最多的,是他分享團隊的運作,例如他建議團隊一定要確立共同的方向,以及建立決策機制,才能避免團隊的決裂。其總結是:「沒有完美員工,只有完美團隊」。個人覺得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每個人一定都會有缺點,即使專業能力再怎麼強,某些部分一定會有薄弱的地方;而當團隊成員彼此的優缺點互補時,才能形成一個完美的團隊!
最後是王仁中先生,他告訴我們他發現台灣的學生雖然有了國際的眼界,但卻沒有國際的歷練,這句話我到現在還是不明其意。另外,他建議我們凡事應要「偏執」才能獲得成功。
以上是我這次的心得,分享給各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