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讀後感

1.問題愈大,機會愈大。沒人會花錢請你解決不是問題的問題

2.隨時尋找可以轉變為機會的問題,並以深具創意的方式,善用有限資源來達成目標

3.發現問題:清楚描繪出需求,並為客戶需求填補落差

4.大多數的構想即使表面上看似可笑,都仍藏有淺能,能幫助我們挑戰原有的假設,不要把構想用好壞區分

5.激發創意的過程必須探索各種可能性,再用批判性的眼光評估這些構想

6.傳統路徑只是其中一個選擇

7.成功的人隨時注意周遭的一切,並發現各種解決問題ˋ彌補漏洞的機會

8.別人粗心大意放棄的許多計畫中,往往暗藏了許多寶貴的價值

9.有時候放棄是最勇敢的選擇,因為你必須面對失敗ˋ承認失敗,才能放棄。放棄之後,你就能像白紙一般的重新開始

10.堅持不一定是好的,因為你放棄了其他成功的可能。用直覺檢視你所擁有的選擇,判斷是否繼續克服眼前的問題,或是改走另一條路


11.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閃避每一顆子彈,而是遭到打擊後能迅速復原

12.創造力是從行動中產生,而非來自於無所作為

13.不要太早扼殺計畫,而要改造計畫。弄清楚哪些部分成效極佳ˋ哪些部分需要修正,而不要扼殺整個計畫

14.分析風險情勢時,必須界定可能的結果,並試圖找出每一種結果發生的機率,再為每一種可能性發展出周詳的計畫

15.擁有的經驗愈多ˋ知識愈廣博,就掌握了更多可用的資源

16.對周遭的機會抱持開放的態度ˋ充分把握偶遇的際遇ˋ關注周遭世界發生的事情ˋ盡可能和很多人互動,成為正面的助力

17.把握每一次和別人互動的機會

18.做錯事當下道歉

19.談判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出每個人的利益所在,讓雙方都得到最好的成果

20.談判要注意聆聽對方說的話,弄清他背後的動機,才能幫助你有雙贏的局面

21.不確定是否應放棄某樁交易時,應了解還有什麼選擇,並將可能的方案和手上的交易內容做比較

22.常說「有什麼我能幫上忙的地方嗎?」

24.不要一下子承擔太多責任,只會消化不良

25.突破自己的極限

26.嘗試去做不如放手去做,如果你真心想做這件事,就一定會設法做到

27.人生沒有辦法彩排,只有一次機會端出最好的表現

28.人生原本就充滿各種不確定,正因為不確定,才激發出各種機會


第六章時,作者提到了「在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常會問:『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使我們在還不了解各種可能的機會時,就先確立了自己的目標。 
我們想像自己將來會做的事情時,通常都是參考周遭其他人在做的事情」。
 
作者讓她的學生們做了個有趣的觀察:「在聖荷西兒童探索博物館中,有一站是讓孩子們自己建造袖珍雲霄飛車,並改變不同的變數,看看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結果。其中有個八歲的小女孩用博物館的設備做各種實驗,她改變雲霄飛車不同部分的長度ˋ高度和角度,並做各種模擬,看看會出現什麼效果。有一位博物館工作人員觀察她一段時間後,只簡單地說:『你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工程師做的事』。後來我的學生問那個小女孩,她在博物館學到什麼,她只想了一秒鐘就自信滿滿地說:『我學到我可以當個工程師』」。

人生是自己在過的,為什麼要遵循別人的期望呢?為什麼不好好的傾聽自己想要做什麼呢?

另外,作者說了一段讓我受用無窮的話:「生涯規劃就像到旅遊一樣,即使你事先做了周全的準備,有詳細的行程表,也安排好晚上住宿的地方,但最有趣的經驗往往不是透過事先規畫而來的。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都是旅途中突然迸出的意外和偶遇的驚喜」。

的確,未來的變數太多,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將來自己會做些什麼決定。

這一路上,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修正「你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

至於職涯選擇,作者的建議如同第六章的標題「找到自己興趣ˋ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我對此很感慨,看到周遭許多人因為受於興趣的關係,而很難找到相關的工作,或是前途不被看好。我覺得可以先想想,自己的興趣可以跟什麼產業做結合,而不要受限於職業的因素去思考有什麼工作能夠從事,多些創造力ˋ想像力去思考可以怎麼結合,也許能因此創造出新的職業。當然,這只是我粗淺的想法。
 
選擇,是自己決定的,所以要對自己負責,而不是為了別人。

當下決定了什麼,便毫無顧忌地奮力去做吧!


另外在第八章時,看到作者提到的一個觀點,分享給各位。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受到的鼓勵都是為了獲勝-甚至不惜犧牲別人-卻很少練習如何幫助別人」
作者舉了自己的經驗為例:「我問宿舍同學微積分的問題時,他不加思索地表示:『如果我幫你,你就會表現得比我好,結果你會申請上醫學院,把我擠掉』」。
這也不能完全怪這位同學,我認為是環境ˋ教育的影響。
看看這種分數至上的教育,學校教導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全世界的人,要成功就是不斷地踩著人往上爬,這一路上與別人的比較,我想這就是誘因。
拋棄利害關係去幫助別人,才能雙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