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1 會議為何無效?
- 會前規劃傳達
- 與會者不清楚會議目的
 - 沒有找到對的人參與會議,如與會者權限不足無法決定
 - 事前準備、溝通不足
 
 - 會中引導控制
- 忽略控場
 - 會議記錄未落實、
 
 - 會後追蹤確保
- 未追蹤後續待辦事項的處理進度
 - 沒有導入好的工具
 
 
重點2 高效會議技巧
- 
會前規劃傳達
- 
會議邀約需說明會議目的、主題、對應的負責人、各議程的時間長度,確保資訊精準傳達,受邀人能夠輕易理解
 - 
若受邀者委派代理人出席,必須確認代理人的權限是否足以在會議中發揮預期的功能
 - 
盡量減少各議程的時間,以提升參與意願、讓與會者準備內容時能更精簡
 - 
事先整理會議邀約表
 
 - 
 - 
會中引導控制
- 控制發散:避免有人帶風向、往細節鑽、轉移責任
- 必須確認會議目的並觀察主席對發散狀況的態度,若有興趣或討論內容仍是在達成會議目的,則可以選擇不打斷
 - 通常做法仍為先討論完原定議題,延伸討論則加開臨時動議或增開會議
 - 對話跳針時,詢問「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會議記錄
- 
避免找最菜、最不懂狀況的人寫會議記錄,並且自己需要把關會議記錄的產出
 - 
第一區塊放前次會議的待辦事項追蹤
 - 
寫關鍵過程與結論
 - 
待辦事項寫法
 談判型會議必須找自己人寫會議記錄
 - 
 
 - 控制發散:避免有人帶風向、往細節鑽、轉移責任
 - 
會後追蹤確保
- 確保與會者對結論有共識,可詢問待辦事項的負責人會如何進行該工作、可能需要什麼協助、需要什麼資源等
 - 若與會者有代理人,須在會後確認代理人是否有已有傳達訊息給原定與會者,可詢問是否有哪些地方不清楚等
 
 - 只要你夠重視一件事,並且不斷傳達,其他人也會視為同等重要
 - 評估是否需要會前會:
 
- 與會人需要先讀過資料才能理解內容
 - 老闆可能會提問的問題
 - 需要事先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如報告壞消息、討論新想法/方法、重大問題的解決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